9 月30 日 88 13 88 298 68 32 578 266 214 22 109 914 64 42 2796
10 月31 日 74 10 56 254 44 22 817 316 227 37 148 1160 75 36 3276
11 月30 日 75 12 37 199 37 20 872 419 278 34 141 1246 69 21 3460
12 月20 日 64 10 29 164 41 19 933 432 267 25 151 1422 72 0 3629
但东线最急需的不仅是坦克,巨大的步兵损失也有待弥补。德国人又为东线送来了大批新炮灰。仅1943 年7—10 月,就有421700 人补充给东线陆军。(根据另一组数据,仅1943 年7 月1 日到9 月30 日就补充405200 人)。
参考资料:《德国装甲部队1943—1945 》、《德国武装部队的兵团与部队》、《库尔斯克数据研究》
客观地说,1943 年秋季的希特勒对西线颇为关注,担心美英可能发动偷袭。但迫于东线的紧迫战局,他还是不得不继续从西线抽调兵力。库尔斯克会战以来的3 个月后,基本没有战事的西线德军,陆战兵力(包括空军野战师和党卫军)反而从746000 人下降为722000 人。此后,除了前述装甲部队外,希特勒又从西线调来了一批步兵师(如第384 、389 、376 、76 师)。
遗憾的是,大量补充和援兵,非但无法增强东线的步兵实力,甚至连弥补损失都远远不够。至10 月1 日,东线陆军兵力削弱为2658000 人,比7 月初减少近50 万!
基于德军的训练体制,其补充能力也只能到此为止了。战事吃紧的1943 年,德国步兵基础训练却恢复为16 周(近4 个月),装甲兵21 周(近5 个月)。另外还要在补充营中短期培训,以熟悉最新的战场经验。但这只是官方标准。实际上,很多士兵仅受训6—8 周(1.5—2 个月)就被紧急送往前线。多数青年军官的受训时间也缩短为3 个月。
当然,德国补充兵的训练时间,依然远远超过大半没有受过训练,或者只训练1 个月不到的苏联补充兵。但问题是,这些新兵既无法取代那些一去不返的老兵,也未必能够很快适应东线的特有作战环境。加上数量又不够,东线的仗只能是越来越难打。
10 月初苏德双方战斗力评估(粗略):
步兵:
苏军9 月底在前线有444 个步兵、空降兵、骑兵师,49 个步兵、滑雪兵、空降兵旅。大致折算为468 个师。以每师3600 人换算,近170 万人。
德军10 月中旬在东线有151 个步兵师,以每师7000 人换算,约100 万人。德军另有一些仆从军以及芬兰战区部队,总数估计约120 万左右。
装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