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方面,斯大林对日托米尔的失守也有些过敏,并迁怒于瓦图京。他命令罗科索夫斯基以大本营代表身份前往乌克兰第1 方面军,必要时甚至可以直接取代瓦图京的职务。
这次会见在基辅西边森林内一个别墅村举行。按照罗科索夫斯基的单方面描绘,瓦图京显得极为慌张,为了保住乌纱帽而竭力辩白。只是通过罗科索夫斯基的循循善诱,瓦图京才发现形势其实并不可怕,不应该单纯防御,而应该积极回击。
考虑到瓦图京不久前攻占了基辅,夺走了罗科索夫斯基自认为应该属于自己的荣誉,上述说法的可信性无疑需要打上折扣。但罗科索夫斯基有一点倒没有说错:参谋出身的瓦图京,几乎包揽了自己参谋长的工作。这一点得到了朱可夫的证实。事无巨细的工作方式,无疑加重了瓦图京的压力,甚至导致其身体状况的恶化。
来自战场的压力依然不断增大。西面日托米尔失守的同时,东面,苏第38 集团军撤至布鲁西洛夫一线,以阻止德军向基辅推进。苏第3 近卫坦克集团军也于夜间机动到布鲁西洛夫。11 月17、18 日,苏军实施反击,但未能将科罗斯特舍夫地区的德军赶走。战斗至此,苏军虽在德军优势坦克压力下节节后退,却并未被对手的战车性能优势所压服,反而不断施以有力回击。其反坦克武器威力的上升,直接震动了德军最高层。
尽管损失较大,巴尔克仍决心继续向东(基辅方向)推进,首先需要吃掉布鲁西洛夫的苏军重兵集团(3 个军)。为此,他准备以新到的第19 装甲师由南面,“希特勒”从西面,向布鲁西洛夫发起钳形攻势。同时把西面的部队调回来,以第1 装甲师沿着日托米尔—基辅铁路推进,第7 装甲师则转到北面加以掩护。由于调动需要一些时间,攻势预定于11 月20 日后开始。
进攻开始后,巴尔克却大失所望。“希特勒”师由正面向布鲁西洛夫的进攻完全失败,据说这是该师战争中第一次未能完成战术任务。德军在侧翼发展却较为顺利,第1 装甲师和第19 装甲师分别突破苏军两翼,但这两个师却并没有立刻封闭包围圈,而是在11 月20 日夜停顿了下来。
巴尔克对此大发雷霆,强令第1、19 装甲师继续进攻,围歼当面苏军。但战机稍纵即逝,苏联人很快采取措施,将布鲁西洛夫地区的军官和技术兵员首先撤了出去。11 月23 日,苏第38 集团军最终放弃了布鲁西洛夫市,退到城东8—10 公里处设防。同时,大量援军陆续抵达,包括大本营预备队调来的近卫第1 集团军一个步兵军。来自布克林登陆场的第40 集团军、第27 集团军一部,早在11 月15—17 日就调至法斯托夫、特里波利耶地段,充实了苏军的整个防御纵深。
巴尔克虽然在布鲁西洛夫捕获了一些俘虏,153 辆坦克和320 门炮,却也清楚苏军骨干并未受到重创。11 月25 日,瓦图京以3 个步兵军由拉耶夫卡、博罗夫卡地域,向布鲁西洛夫德军的翼侧实施了反击。数日激战结果更使巴尔克明白,继续向基辅推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11 月26 日,天气骤然变冷,泥雪浆化的地面难以通行,进一步毁灭了德军向东推进的希望。至11 月30 日前,此处战线稳定在切尔尼亚霍夫、拉多梅什利、斯塔维谢、尤罗夫卡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