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在以色列边境进行挑衅活动,67年1月,从守势战略转为采取攻势战略。
与此同时,勃列日涅夫--格列奇科又拉拢埃及。11月24日,埃及副总理兼军队总司令阿密尔元帅访问了莫斯科。格列奇科在同阿密尔会谈时要求埃及把联合国部队从西奈半岛驱逐出去,还表示:如果发生战争,苏联将援助埃及。
第二阶段:争当新国防部长(66年11月--67年4月)
1966年年中,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死于癌症。两派围绕国防部长的空缺产生了对立。苏联最高会议的多数人希望由一个文官担任国防部长,柯西金的部下、主管国防工业的乌斯季诺夫成为候选人。要使格列奇科当国防部长,必须是外部有威胁时。
67年3月中旬,格列奇科的密使到达开罗,和阿密尔元帅举行了会谈。事后,阿密尔向纳赛尔再次建议,让联合国部队撤离。纳赛尔向柯西金探询苏联的真正意图。柯西金对此大吃一惊,立即将外交部长葛罗米柯派往开罗。
3月29日至4月1日访问开罗的外交部长告诉纳赛尔:苏联并不要求撤出联合国部队;苏联将任命乌斯季诺夫为国防部长。
任命乌斯季诺夫为国防部长的决定于4月3日公布。
4日,元帅级的代表团对这一决定表示怀疑。柯西金和波德戈尔内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
4月7日,以色列边境上空发生了叙利亚6架米格战斗机被击落的事件。
8日,一伙苏联陆军军官拜访了苏联首脑。他们举出叙利亚米格飞机被击落的事件,要求任命格列奇科元帅为国防部长。
4月11日,柯西金、波德戈尔内终于接受了这个要求,同意格列奇科任国防部长。就这样,勃列日涅夫把心腹格列奇科安插在国防部长的位置上,掌握了克里姆林宫的主动权。实际上,
4月7日的米格机被击落事件并不是偶然发生的。
4月6日,当出席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葬礼的叙利亚代表团回国时,来机场送行的人中有苏联空军的巴托夫大将,据说这同事件的发生是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