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页(2 / 2)

而纳赛尔在27日的演说中指出:

“这次战争的目的是要消灭以色列。事情不单单是以色列的问题,还有它的后台(美国)的问题。假如以色列胆敢侵略埃及或叙利亚,对以色列的战争就将发展为一场全面战争。”

5月27日的以色列内阁会议,被迫要对开战问题作出决断。国内群情激昂,要求采取军事行动。人们产生了一种危机感,觉得再等下去只能使国家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陷入疲惫状态。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点:

1. 国防军的动员已达一周之久。国家经济部分瘫痪。被动员起来的普通市民强烈要求政府作出某种决断;

2. 对国家领导人的失望之感有增无减,总理艾希科尔已成为众矢之的。人们越来越怀疑他的管理危机的能力。

3. 陆军施加强大压力,要求发动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发动越迟,人员、物质损失越大。

4. 事情越来越清楚,埃班通过外交活动所取得的大国的支持已逐渐变成一张空头支票。

5. 纳赛尔依然在使侵略行动升级。其他的阿拉伯国家军队也集结在以色列边境附近,疯狂叫嚣消灭以色列。

这五个“包袱”沉重地压在以色列内阁18人的肩上。苏联政府似乎要掩饰自己的幕后策划者面孔,在5月26日由柯西金署名的信件中写道:

“苏联政府要求以色列采取一切手段不使目前的事态发

展为军事冲突。不管边境地区的军事形势如何,也不管问题

多么复杂,重要的是找出非军事手段的解决方法。”

5月28日是以色列不得不对和还是战作出决定的日子。从凌晨3时半至5时召开了内阁会议。会上出现了主张立即开战和主张48小时后再行决定的两种对立的意见。表决的结果是9票对9票,谁也没压倒谁。即使是主张立即开战的人意见也不一致:本古里安主张只限于解除蒂朗海峡的封锁;贝京主张主要的问题不是蒂朗而是集结在西奈的部队。但总理决定推迟作出决定。

28日,美国总统对苏联的动向判断是,如果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苏联将支持受到进攻的国家。可能是基于这个判断,美国总统对以色列的动向极为关心。美国强调:以色列不应该发动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假如发动了,一切责任应由以色列承担。

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致艾希科尔总理的信件中告诫以色列默认纳赛尔造成的既成事实。英国对以色列持同情态度,希望以色列继续进行外交努力。同时美、英两国还针对纳赛尔的封锁蒂朗海峡措施,积极地制定着国际性的舰船护航计划。西德和加拿大两国向艾希科尔总理表示,他们同意这个计划。

最新小说: 潘塔斯女神(NP) 星星福利院养娃日常[美食] [综影视] 注定早亡的我在经典影视中反复横跳 玩游戏之后 [咒回同人] 每天都想叛逃高专加入咒灵 [咒回同人] 网恋对象是最强 春桃(古言,1v1) 操狐(强制甜宠、1v1、古风玄幻、高) 【np万人迷】人人都爱辛西亚 努力达成be结局失败后(西幻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