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独立机械化营和若干个炮兵营,兵员5.5万。约军在约旦河西岸地区以守势行动为主,部署了8个旅;西岸地区分为北部的萨马里亚地区和南部的米迪亚地区、耶路撒冷地区。对约旦的作战主要是在撒马里亚复杂地形上的战斗和耶路撒冷的居民地战斗。
以军在面临危机时采取的作战指导方针是在约旦和叙利亚方向保持防御态势。理由很简单:主要敌人是埃军,在对埃作战的胜负趋势没看清之前,应力避同约军和叙军交战。国防部长达扬一上任就强调,在约旦和叙利亚方向上采取守势,避免同时在几条战线上开战。
总参谋长拉宾于6月4日下达了对埃军实施先发制人的进攻的命令,而对中部军区司令却命令其坚持防御态势。但中部军区司舍纳尔基斯考虑到万一需要对耶路撒冷实施战术性进攻时的情况,要求给他
增派2个旅。这2个旅是机械化旅和伞兵旅。此时由于侯赛因国王对开罗进行了访问(5月30日),阿拉伯军事同盟业已成立,埃军决定向约旦派遣3个突击营,埃及的里亚德将军也已抵达约旦。
6月5日星期一8时30分,以色列政府通过联合国停火临督委员会主席奥德·布尔将军转给侯赛因国王一封信。信中说,只要约旦不首先发动进攻,以色列就不会进攻西岸地区。布尔将军说国王是在上午10时收到这封信的,可国王说他在上午11时之前没收到这封信。
5日上午8时50分,侯赛因国王通过开罗电台的广播得知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进攻。10分钟后,埃及的里亚德将军收到了阿密尔将军发自开罗的电报——埃军击落了以色列的75%的入侵飞机,有效地阻止了以军在西奈半岛的前进。阿密尔要求里亚德在萨马里亚和朱迪亚地区迅速开辟第二战场。里亚德将军立即与约旦陆军副司令纳赛尔将军和总参谋长阿密尔·贾马斯将军举行了会谈,并于9时向国王作了汇报。
5日上午9时至9时30分、侯赛因国王和埃及里亚德将军举行了会谈,双方一致同意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发动进攻作战。
但是,空中和地面的正式进攻推迟到了5日上午11时。11时30分许,
2个美式155毫米榴炮营对特拉维夫附近的军事设施和杰宁西北的北部最大机场拉马特·达维德开始了零星的炮击,刚刚到达的埃及突击部队也同时开始向以色列的卢德机场方向渗透。这究竟是根据里亚德将军的命令,还是根据他与约军首脑的协商结果,人们不得而知。
二、耶路撒冷的战斗
1948年的巴勒斯坦战争,使耶路撒冷城分成了两部分。新城为以军所占领, 旧城由约军死守着,
中间设立了无人区,拉上了铁丝网,成为彼此间的缓冲地带。在六天战争爆发前的18年里,双方从未进行过和平谈判,一直尖锐地对立着。旧城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圣地,主要居民是8万阿拉伯人。新城人口为10万人,主要是犹太人。以色列打进耶路撒冷的这个“楔子”一直受着三个方向的威胁。斯科普斯山一带是1948—49年战争中以色列保下来的制高地带。根据停战协定,
120名以色列警察在联合国部队的监督下每两个星期一次向那里的居民供应生活物资。另一块“飞地”是联合国停火监督委员会驻守的非军事区。从1948年巴勒斯坦战争时起,联合国监督委员会总部就设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