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部长伊斯梅尔将埃军进攻部队的位置准确地显示在作战室的地图上。从中看出,在米特拉和吉迪山隘正面,埃军仅突入以军阵地内数公里。一些前出至自己防空导弹网的有效射程之外的部队,遭到了以空军的集中攻击。当天晚上,国防部长伊斯梅尔命令所有部队停止进攻,返回原先的桥头阵地。在这次战斗中,埃军损失了264辆坦克。沙龙乘埃军总攻受挫之机,于15日17时,断然发起了渡河进攻作战。
14日埃军总攻失败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埃军进攻时兵力未形成重点,在160公里宽的正面上全面平推。进攻的兵力只有6个旅,主力仍担任防守桥头阵地的任务。
2.
埃军防空导弹网的有效范围是30公里,萨姆-6防空导弹的有效范围是15公里。因此,无法阻止以空军攻击在防空导弹有效射程之外作战的部队。
3.
以军预料到埃军要实施这次进攻,因此,研究出坦克、装甲输送车和炮兵相互协同的对付反坦克导弹的战术,并取得了成功。在以往的坦克战斗中,最小的编组通常是1辆装甲输送车和3-4辆坦克。而在这次坦克作战中,改为1比1或1比2,力图使用装甲输送车辆来提高坦克防御能力。
241页图:埃军在西奈战线用苏式BP、DM—2反坦克导弹发射车发射“耐火箱”导弹
八、以军的迎击作战
以军获得美国提供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并研究出步炮坦协同的对付反坦克导弹的战术,于10月14日迎击了埃军的进攻。所谓对付反坦克导弹的战术,就是在1辆或2辆坦克的翼侧或后面配置1辆装甲输送车,这辆装甲输送车装备的由步兵操作的反坦克武器掩护坦克前进。装甲输送车搭载的机枪是对付便携式“耐火箱”反坦克导弹
的有效武器。“耐火箱”反坦克导弹采用目视有线制导方式,瞄准需要
10-15秒,在这个时间里,其射手就成为机枪的射击目标。机枪一旦扫射,
“耐火箱”反坦克导弹的射手为避免被击中就要低头,因此,制导中的导弹往往偏离目标,落到沙漠之中。对于БМП步兵战车搭载的“耐火箱”反坦克导弹,以军的机枪虽然无能为力,但炮兵射击却具有压制效果。特别是当БМП步兵战车停下来发射导弹时,往往导弹尚未到达目标车辆就被炮兵或坦克所击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