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22时许,亚伊里旅也奉命加入打通通路的战斗。该旅于16日 23时30分开始前进,
由于同样遭到埃军炮火的集中射击而损失惨重,前进受阻。17日凌晨3时许,阿丹决定3个旅用一天时间重新编组。情况确实严重。阿丹为摆脱这种困境,向阿卡维斯路派出了侦察队。3时30分,侦察队送来报告;埃军兵力集中部署在台尔秋路和“中国农场”正面,阿卡维斯路未部署兵力。阿丹师长立刻命令塔马里准将率架桥部队沿阿卡维斯路前进。
埃军第2集团军最初拜未察觉沙龙的渡河企图。渡场附近的埃军指挥官直至16日黄昏还报告说,以军渡河部队只是1个坦克连和1个步兵连,仅以当地部队即可击退。
但是,埃军总参谋部和第2集团军司令为阻止以军侵入,调遣部队,采取了反击态势。16日下午将近黄昏时分,埃空军多批次出动,对以军渡场实施了攻击,并在运河上空同以空军展开了激战。以空军发表战报说:“击落埃军10架米格-17型飞机,我方无一损失。”埃空军发表战报说:“击落以军10架飞机。”这一天,萨达特总统公开表示:“如果以色列撤出六天战争时占领的土地,我们准备接受停火。”当时,萨达特总统并不知道以军的渡河情况。而以方则认为,萨达特的
讲话说明他已知道了以军的渡河情况。
17日上午6时,阿丹师3个旅再次发起进攻,试图打通走廊。在“中国农场”南端,为争夺台尔秋路,埃、以两军进行了约5个小时的激烈战斗。17日中午,以军巴拉姆旅终于夺取了台尔秋路,埃军撤退至“中国农场”转入防御。在“中国农场”——这个3公里×7公里的狭窄地域,埃以两军激战近30小时,双方共损失坦克250辆,其中埃军的损失占2/3。
17日上午11时,以军在阿丹师司令部召开了作战会议。这次会议是为研究渡河作战失败后如何进行作战指导而召开的。达扬国防部长、埃拉扎尔总参谋长和巴列夫副总参谋长都出席了会议,沙龙师长虽然来晚了,也出席了会议。此时战况已经好转。会上研究了沙龙师如何在运河西岸扩张战果的问题。沙龙提出的方案是,运河西岸的桥头阵地交由阿丹师防守,沙龙师沿运河西岸地区南下,包围埃军第3集团军。副总参谋长巴列夫好象同意沙龙的方案。对此,阿丹师长十分不满,大发脾气。阿丹师长的愤怒是针对以下情况的:为了援救在西岸陷入孤立的沙龙师,阿丹师在“中国农场”同埃军进行了30个小时的殊死战斗,然而现在却让阿丹师担任防守桥头阵地的任务,让沙龙师担任西岸的光荣的突击师的任务。阿丹师也希望上级为他们提供一个显显威风的机会。这使人想起了1939年9月诺门坎事件中日军的第23师小松原师长。那时,关东军准备对哈勒欣河右岸的苏蒙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上级起用3个新锐师为第一线师,而以第23师作预备队。小松原师长听到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当时他的心情与现在这个阿丹师长的心情是一样的。第23师的兵力虽然已经损失了近百分之七十,但小松原师长仍请求上级起用他的师为大规模进攻的第一线中央师。关东军司令植田同意了他的要求。
埃拉扎尔总参谋长认为没有必要改变反攻作战计划,于是决定:沙龙师继续坚守桥头阵地;阿丹师渡河后,担任扩张战果的任务,沙龙师在阿丹师之后跟进;后续部队马根师负责掩护后面的渡河部队。正值这次作战会议进行时,下午1时许,有消息说埃军的一支装甲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