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以两军都积极地对对方炮兵实施压制射击,并出动飞机予以支援。以军炮兵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前的消耗战争期间已经认识到,以军炮兵部队经不住敌强大的压制射击。为减少这种脆弱性,以军对炮兵重点训练了迅速占领阵地和变换阵地等科目。这些训练取得了效果。在这次战争中,叙军实施的压制射击仅仅摧毁或破坏了以军少量的火炮。在南北两条战线,都能看到这种迅速占领阵地和变换阵地的战术。以军连一级规模的分队每天移动次数达12-15次之多。
在戈兰高地上的观测主要依靠占领的重要地形进行。战争初期,以军在赫尔蒙山的损失证明,确保重要地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后来,低于赫尔蒙山的丘陵成为以军的观测点,为此,以军不得不从空中进行观测。但叙军防空火网使以军损失了观测人员和1架观测飞机,因此以军立即决定停止空中观测。以军认为雷达观测对于早期预警和对付敌炮兵射击过于脆弱,所以未怎么使用它,而增加了地面观测人员。地面观测尽管受地形限制,但它是以军捕捉目标的主要手段。
四、西奈战线的炮兵运用
以军南部军区指挥下的炮兵,最初才不过约200门迫击炮和不到
200门的加农炮和榴炮。这些火炮沿“炮兵路”配置在苏伊士运河以东约10公里的约20个阵地上,其任务是对巴列夫防线实施火力支援。除坦克、步兵和防空部队外,每个阵地配置1-3个炮兵连,各个阵地都有各种口径的火炮和迫击炮。
10月6日,当埃军开始进攻时,以军炮兵进行了应战。但巴列夫防线上的观测点被埃军占领。在西奈半岛,以军炮兵的唯一特殊任务是使用175毫米远射程火炮压制和破坏埃军的渡河桥梁和渡场。这项任务一直持续至10月10日。恰好在这一天,外国记者访问了渡场,以军的炮弹就落在他们的周围。
埃军为了集中必要的物资器材,支援强渡苏伊士运河,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渡河作战初期,埃军使用了1,850门火炮和迫击炮,用以破坏和压制以军在运河东岸一线配置的机枪和炮兵阵地。在这些火力的掩护下,埃军步兵仅付出很小的损失就渡过了运河。埃军炮兵以大量的火炮支援了步兵的地面进攻,通常约4门火炮以数秒钟的间隔射击一个目标,火力准备持续了5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