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埃勒·贾马斯上将[①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任埃军作战部长。——译者注]
一、序言
关于十月战争的战略,本应从埃及和叙利亚两个方面考虑,但这次只能从埃及方面谈起。
对于这次战争已有大量研究,许多论文已公诸于世,然而至今仍有不少问题值得探讨。
十月战争是对固有观念和理论的挑战,也是对随之而来的困难和问题的挑战。
即:在战略上,动摇了以色列的固有观念,破坏了其安全政策,使其特有的军事战略理论陷入了危机。
在战术上,克服了难以渡涉的水障,突破了以色列坚固的防线,体验了大量使用首次出现在中东的新式武器装备所进行的激烈战斗.
此外,还欺骗了敌人,使突然袭击获得成功。
总之,可以客观地说,这次战争洗雪了六日战争的耻辱。
我想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探讨:
以色列的军事战略,
埃及的军事战略,
十月战争的成果。
二、以色列的军事战略
(一)通过对以色列军事战略的研究,会很容易地理解如下问题。
犹太复国主义企图在中东建立一个以色列国家,最大限度地扩大其疆域,网罗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在国际社会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并统治阿拉伯国家。
为此,犹太复国主义确定了以下基本方针:
1. 吞并阿拉伯国家领土,以逐步扩大其地理范围,
2. 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将它作为遂行政策的手段,
3. 企图削弱和分割阿拉伯国家。
以色列自建国以来,一贯敌视阿拉伯国家,它不断分析国内各种条件,注意国际和阿拉伯国家的形势,分阶段确定可能达成的目标,一直同阿拉伯国家进行对抗。
犹太复国主义为掩饰其扩张主义、欺骗世界舆论,提出了所谓“以色列安全政策”的一系列军事原则,使以色列人民相信军事上的继续冒险是必要的。
当然,他们的“安全”政策是以使用军事力量为基础的。
他们为实现扩张主义政策,以自卫战争为名,采取短期攻势作战,企图在别国领土上寻求战场。
所以,以色列军队采用以空军和装甲部队为骨干的编制。
六天战争的结局,导致以色列军队到达苏伊土运河、约旦河和戈兰高地,这样,他们需要防守的地区成倍地增加,战线和公路网也同时扩大了。整个的战略态势必然增大军事上的负担。
以色列为确保已占领的地区,非常重视苏伊士运河一线。当他们将运河一线作为固定的防线时,便招致了军事战略上的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