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许多不称职的指挥员评价过高。
2. 对敌我双方作战能力的研究不够深透。
3. 战术呆板,武器运用方法不灵活,缺少通信和电子器材。
4. 政治家的要求与军队的计划互不协调。
5. 对航空作战认识抽象。例如对防止突然袭击的能力未作具体分析。
6. 防空体系不完备。
7. 空军基地数量不足。
(三)恢复自信
1. 1967年失败后不久,我军立刻投入了训练。从那时起,就已经出现了恢复自信的迹象。
首先,在远离前线的空军基地着手培训大量飞行学员,同时,集中使用所有的训练器材,努力改进和提高空军各专业兵种官兵的作战能力。
2.
1967年7月14日和15日埃及空军实施的空袭,炸毁了敌人从西奈半岛各地集中起来储存的弹药,从那时起,恢复自信的迹象更为明显。
集中轰炸的结果,迫使运河附近的敌人分散配置,他们胆战心惊,后退至阿里什地域。
我军对该地域实施空前猛烈的轰炸后,以方正式试探停战。
这时,埃及空军司令部正式表明,在某种程度上有可能渡过运河,夺取东岸阵地,但未获政治领导人批准。
二、重建
(一)计划准备
1. 为重建空军,增加飞行员数量、补充飞机和修复基地是重要课题。
作为其中的一环,是努力使所有飞机都能进入掩体,免遭敌机轰炸。
2. 同时尽力新建和扩建下述各种设施,指挥中枢、指挥控制机构、早期预警系统、通信联络和导航设施。
3. 根据防御计划,将空军分散配置在各基地,同时又要准备作
战开始后能迅速重新编组转入进攻。
4. 我空军的基本任务是,确保展开在运河东岸沙漠地带阵地上的地面部队上空的制空权,掩护地面部队。
5.
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训练水平,在熟练掌握苏式武器——敌人污蔑这种武器远不如他们所大量使用的西方武器——的基础上,研究出新的指挥方法。
6. 官兵们充分认识到挽回名誉的重要性和使用现有武器进行战斗的必要性。
为此,空军不单纯靠口号,而是力求通过新的科学手段提高土气。当时,我们特别重视增强和提高官兵的爱国心,团结精神和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