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在对地攻击中,夺取塞得港周围的制空权后,成功地切断了沿海岸公路作战的埃军的后勤补给线,并阻止了他们的增援。
在这个方向上,埃军企图用2个步兵旅和已在布塔佩斯特支撑点附近登陆的一个突击旅占领巴尔扎和鲁马纳地区,以军则以战争期间规模最大的空地协同作战进行抗击。
击退埃及第3集团军的进攻后,对其正面实施了猛烈的轰炸,给坦克和其他装备造成了很大损失。
其他引人注目的战果是,8日中午轰炸了架设在运河上的所有桥梁。这以后,埃军装甲部队只好在夜间使用残存的4座桥梁。
在运河西岸实施进攻作战时,航空兵对地攻击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担任扩张战果的师,有效而恰当地运用了空中力量。
在戈兰高地方向,7日5时30分,给推进到太巴列湖的叙军坦克部队造成了损失,并成功地阻止了他们的前进。
对敌后方深远纵深内的目标实施的封锁作战,给阿军后方的交通线造成了直接威胁,这从另外一个方面证实了我空军的对地攻击实力。
阿军在前线集中了大量的防空兵力,同时也决未轻视后方。埃军的158个防空导弹射击单位中,有62个配置在运河一线,96个配置在
后方地域。
然而,他们的防空体系既未能限制我空军的行动,也未能粉碎我方企图。
三、经验教训
埃叙两国空军的歼击机部队,不得不将80%至90%的力量用于保护它们的领空。
下面在不影响保密的情况下,介绍五个方面的经验教训。
(一)情报
不断地、迅速而准确地搜集有关地面特别是战场上的情报资料的任务,最好根据这些情报分析结果由受命对目标实施攻击的部队——空军担负。这种情报应迅速地呈送给指挥中枢。
今后,从发现目标到攻击结束的时间应为30分钟左右。
为适应战争中瞬息万变的情况,我坚信这种做法是重要的,同时也是能够办到的。
(二)通信
通过战争,我们认识到各种通信手段的作用。
今后,应大力运用音响、数字、模拟,电视录象等手段,设法加快通信的速度和提高通信的准确性。
(三)指挥控制能力
空军的指挥控制本来就很困难,而且维持它需要高昂的代价。
为了对空中部队实施有效的指挥,最好将它们编成小编队。而地面支援系统,考虑到维修作业的效率,则以组成集中指挥的庞大的机构为有利。
为此,空军指挥控制权基本上集中在上面,但根据北、南,东三个方向的战局,也应保持灵活性,例如临时给下级部队一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