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周书源脸上的担忧相比,卫征脸上,则迅速闪过一道充满兴奋的精光。
对着周书源,直接追问道:你说的这些人一共有多少,都是一些什么人,朝廷迁都之前,都是干什么的?
周书源赶紧开口回答:王爷,我记得你说过,咱们大明朝的所有文武官员中,一共有两类官员最穷。一类是大明朝经兵在外的武将,另一类,就是仍然留在北京城的这些底层官员了。
这些人做些最多的事情,但是,却只能从朝廷拿到非常微薄的俸禄,没有其它丝毫收入。如此情况下,他们的收入就刚好够自己养家糊口……
朝廷迁都之前,他们还能在京城安稳的过日子。但是,一旦他们跟着朝廷去南京,那迎接他们的,就是没有任何希望的未来。
因为,他们不能向朝廷重臣那样,手握大笔银子,可以在寸土寸金的南京成,重新置办家业……
既然跟着朝廷一起南下南京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未来,那这些官员,就只能继续留在北京城。毕竟,他们在北京城还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家业,留在北京城自己还有未来可想……
根据我的了解,这些人干什么的都有。有来自朝廷六部的,有来自京城各个衙门的……全部加起来,上千人绝对是有的。
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人利用起来,绝对可以解决当前缺人的问题。只是,这其中的问题和巨大隐患,我这里还没有想到具体解决办法?
在卫征眼里,这些人对自己和虎豹军来说,绝对可以称之为人才。
因为,他们都是当了好几年,甚至于数十年得底层官员。只要品行端正,有真才实学,自己给他们一个发展平台,他们绝对可以一飞冲天。
因为,能在底层当这么长时间的官,只有三种人。
一种是碌碌无为之辈,一种是有真才实学,但上面没有关系,无法得到提拔的一类人。至于最后一类,则是能力平平,安于现状的人。
在卫征看来,这三种人中间,除了第一种,其它两种人对于自己来说,都有很大作用,关键在于自己怎么用他们,怎么把那些碌碌无为之辈给踢出去。
至于周书源提到的那些隐患,卫征可以肯定,绝对有。但是,卫征有的是办法解决这些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