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着孙承宗,一脸认可的回答:参谋长,我认为老赵说得对。
我刚刚认真回忆了一下,我们入关以后所经历的那些战斗。可以这么说,只要是最终取得胜利得,战场主动权,一定掌握再我们自己手中,而且大部分都是我们主动发起的战斗。
至于那些被动挨打,被敌人牵着鼻子走的战斗,即使最终取得胜利,也会付出非常惨重得代价。所以,我认为,我们要想达到参谋长你制定的战斗目标,必须要做到一件事,那就是掌握战场主动权,自己选择同后金军的交战战场。
这时,一直闭口不言的孙承宗,终于开口了:我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朝廷对鞑子的战斗,都是一场接着一场的失败。而虎豹军,却很少有失败得。原来,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战场主动权的归属所引起得……
朝廷同鞑子的每一场战斗,都是被动进行防御,根本没有想过,怎么掌握战场主动权,反击攻击自己的鞑子。如此情况下,怎么可能不失败?
周书源紧随其后接口道:掌握战场主动权,除了可以自行选择交战战场和交战时间,增加自己胜利砝码外。还可以掌握整个战场的节奏,关键时刻,全身而退。而我们的对手鞑子,就是这方面的高手。
他们在我大明境内烧杀抢掠的时候,每当遇到难以攻克的堡垒和县城时,就会主动撤退。至于同官军的交战战场,他们也会选择非常适合他们骑兵冲杀的平原地带……总之一句话,不管对手的实力如何,掌握主动权,一定是打胜仗的一个最关键因素。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
在不清楚两万后金军就这么入侵山西的最终目的的情况下,想要掌握战场主动权,绝对是一句空话。
但是,边境线上,一个接着一个被后金军攻破,并且遭到后金军劫掠的县城,无时无刻得不再催促孙承宗等人,前线和战场,已经等不及他们去搞清楚后金军的入侵目的了。
如此情况下,孙承宗等人不得不兵行险招,将卫征曾经在陕西战场上,对阵鞑子多尔衮所使用的战术战法,原封不动的照搬过来使用。
很快,一个对敌示弱的想法,就被三个人给想了出来。
军师周书源,一脸严肃的分析道:参谋长,老赵,不到两万人的鞑子既然敢深入虎穴,向我山陕两省发动进攻。那就证明,这支后金军把我们的实力摸得非常清楚。
所以,用来向这支后金军示弱的兵力,我认为不能超过两个团。毕竟,我们在山西只剩下一个野战师的兵力,如果全部调过去,连总督府驻地都不进行防守,一定会引起后金军主将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