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征点头肯定道:是做出决定了,但不是下达开枪命令,而是撤退……
撤退……王峰带着满脸不可思议反问道。
卫征没有让大家等太久,直接肯定道:对,就是撤退……但是,本帅的这个撤退,并不是直接撤回辽东,而是边撤边打,把鞑子一点一点的消灭在我们撤退路上。
说完,卫征直接开口命令道:时间紧迫,等等本帅打完这一场仗后,再跟你们进行具体解释。传本帅将令:重炮团,马上后撤三里,重新布置重炮阵地,速度一定要快……
各重型迫击炮连,中型迫击炮连,由各连连长进行指挥,以排为单位,交替进行撤退,并且继续向鞑子进攻部队发动炮击。鞑子有上万人的百姓进行拖累,进攻速度非常慢。只要把撤退和炮击的节奏把握好了,鞑子进攻部队,就会一直处于我们的炮击之下。
火枪兵,骑兵,保持军阵不变的情况下,有序进行撤退。但是,撤退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敌我之间艰巨,一直处于一里左右。一旦鞑子进攻部队越过挡在他们面前的百姓,向我们发动攻击。所有将士都能第一时间停止撤退,做好迎战准备。
卫征的这个撤退过程,不仅复杂,而且还非常的繁琐。
一个不好,整个军阵都会在撤退过程中陷入一片混乱。
这样一道军令,即使下达给大明最精锐的边军,他们都做不到。
但是。卫征对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虎豹军,却是充满自信。
因为,当大明别的军队还在训练将士各人武艺的时候。卫征已经将队列训练照抄过来,变成虎豹军三个月新兵训练必须训练的科目。
如此情况下,卫征自信,经过堪称严酷队列训练的部下,一定会非常严格而且有序的执行自己下达的撤退命令。
于是,数万虎豹军,就好像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一样,开始有序的进行撤退。
但是,不管虎豹军怎么进行撤退,同鞑子进攻部队的间距,至始至终都保持在一里上下。
更加重要的是,在部队撤退过程中,始终有着一百多门迫击炮,不间断的向鞑子进攻部队射出开花弹。
虎豹军在没有丝毫损失的情况下,有序进行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