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担精盐十五两银子,一百五十万担精盐就是两千多万两银子。
要知道,自从莱州湾延长开始出产海盐后,山陕总督府每出产一担精盐的成本,已经缩减到五钱银子。也就是说,一百五十万担精盐的成本,连八十万两都不到……
这样算下来,山陕总督府光精盐一项的收入,就达到两千多万两。
当然,这些都只是暂时的。
打算对整个大明盐业进行改革的卫征,并不打算让大明的盐价继续这个一路高飞下去。
现在之所以定这么高的价格,完全是为了赚取大明朝那些官绅地主的钱。
等自己有了足够的实力以后,山东半岛的各大延长,可以出产足够的海盐后。卫征就会着手进行自己早已经想好的盐业改革。
到时候,整个大明朝对精盐的消耗,一定会大幅度降低。
不说一百五十万担,也许连五十万担都不到。
不过,即使如此,卫征也可以通过普通海盐,赚取利润不低于精盐的大笔银子。
因为,莱州湾出产的海盐,品质上虽然远远超过大明市场上的粗盐,但是,他的成本,却低到一个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数字……
晒制一担海盐的成本,竟然连三分银子都不到,近乎于无……
也就是说,总督府卖出去一担海盐的存利润,几乎达到惊人的二两银子。
按照大明一亿五千万人口进行计算,一年至少需要两千万担。按照二两银子一担海盐的利润进行计算,就是整整四千万两银子,远远高于精盐收入。
第四百五十章黄太极的担忧
当然,对于这些事卫征只会在自己心里偷笑,不会说出来。
短暂沉思后,已经得到自己想要结果的卫征,继续开口问道:朝廷给本帅的好处,本帅接下来了……一句话说得好,任何时候都没有免费的午餐。说说吧,朝廷有什么事情要本帅帮忙?只要本帅能做到的本帅一定做到……
王忠颖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赶紧开口回答:卫大帅,按照上次我们之间的谈判,三个月后,山陕总督府应该向朝廷上缴一年的税收……朝廷希望,山陕两省能提前上缴这些税收。当然如果山陕总督府没有银子,用粮食代替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