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茫谈笑今何夕?中外蝉联总至亲。
不忘西窗听雨约,短床重扫十年尘。
在上述字里行间无不透着故友相聚时的欢快,喜极而泣的感觉跃然纸上,看不出他们之间存在芥蒂。
第三,再说和唐伯虎关系最好的祝允明与都穆的交往。弘治十七年(1504年),祝允明为《龙筋凤髓判》这本书作序,都穆题跋。在嘉靖四年(1525年)还亲自为都穆写的《太仓州新志》作序。
祝允明、文徵明在其后都继续与都穆交往。例如李日华《味水轩日记》卷七便记载祝允明写了草书后,请都穆、文徵明(因在小舅子家做客赶不回来,由其子“文彭”代笔)、王宠(唐伯虎的亲家)等八人题跋。其中以都穆为首,并称祝允明为“吾友祝希哲”。而且他们之间的交往未必都有案可查,记录在案的也许只是现实生活中多次合作中的少数几次。
也有人认为,科考弊案后,都穆与苏州各才子的交往日渐疏远。但从资料和传说看,都穆是一个较为中正教条的人,与祝允明、唐伯虎等人性格很不同,当他在官场一路青云直上时,与之交往越来越少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仅凭二人交往少、都穆不如唐伯虎才高(这点并准确,都穆在金石考古领域是权威,二人主要施展才华的地方不同)等极为主观的论调来说唐伯虎是因为都穆陷害而不能高中有些牵强。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都穆这个人。
第一,先说说都穆的特点。都穆(1458年-1525年)字玄敬,苏州人。他7岁能诗,弘治十二年(1499年)中进士,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加太仆寺少卿。他同时是金石学家、藏书家,被考古专家誉为“实地考察第一人”。此人极为好学,常常掌灯夜读,晚归者竟然以他的灯光作为归家指路的信号。
都穆才学广博,他在《学诗诗》中认为诗应该这样写:学诗浑似学参禅,不悟真乘枉百年。
切莫呕心并剔肺,须知妙语出天然。
学诗浑似学参禅,笔下随人世岂传。
好句眼前吟不尽,痴人犹自管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