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涂无尔我,相泯等一真。昔亦念张儒,犹能逐冥尘。
唐伯虎死后三年,祝允明也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再次想到了好友唐伯虎,一首《再挽子畏》心酸出世:少日同怀天下奇,中来出世也曾期。
朱弦并绝桐薪韵,黄土生埋玉树枝。
生老病余吾尚在,去来今际子先知。
当时欲印枢机事,可解中宵入梦思。
35年后,他的另一位好友文徵明,也死在了工作岗位上。至此,吴中四大才子:祝允明、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全部离世。
唐伯虎的一生,正如徐祯卿为其写的评语一般:
有鸟骄斯,高飞提提。饮择清流,栖羞卑枝。荡激扬,操比侠士。超腾踔诡,又类君子。长鸣远慕,顾命俦似。猥叙苦辛,仍要素辞。与子同心,愿各不移。恒共努力,比翼天衢。风雨凌敝,水勿散飞。天地闭合,乃绝相知。
天才魂飞宇宙
明朝万历年,常熟书商何君立因为喜欢唐伯虎的行事风格,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眼前的巨大商机,经过一系列的商业运作,花重金对其诗词进行了整理并印刷出版。由此,洛阳纸贵,唐伯虎之名响彻江南,也出现了许多他的崇拜者,这些崇拜者或者对其进行墓葬维修,或者对其进行讴歌赞颂,或者遵从唐伯虎的行为做事风格存世惹世人瞩目。
以上都给唐伯虎的后世带来了很大好处。
后世有许多唐伯虎的崇拜者,在这其中“三袁”是非常著名的文学团体,他们的精神与唐伯虎极为相似,特别是袁宏道。
袁宏道(1568年-1610年),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袁宏道曾经重修过唐伯虎墓,对他的诗学及其思想极为认可。他所说的“五快活论”尽管有许多消极的因素,但在明代商品经济极为发达的那个时期,却很有典型代表意义。例如,他说:
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一快活也。
堂前列鼎,堂后度曲,宾客满席,男女交舄,烛气薰天,珠翠委地,金钱不足,继以田土,二快活也。
箧中藏万卷书,书皆珍异,宅畔置一馆,馆中约真正同心友十余人,人中立一识见极高如司马迁罗贯中关汉卿者为主,分曹部署;各成一书,远文唐宋酸儒之陋,近完一代未竟之篇,三快活也。
千金买一舟,舟中置鼓吹一部,妓妾数人,游闲,数人,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四快活也。
然人生受用至此,不及十年,家资田地荡尽矣。然后一身狼狈,朝不谋夕,托钵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盘;往来乡亲,恬不知耻,五快活也。
其后又有崇祯年间的书商毛晋与其朋友,在崇祯十七年(1644年),也就是明朝灭亡那一年,来到苏州春游。恰巧看到唐伯虎的墓地非常残破,心声哀怜,不禁发出慨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毛晋之所以会说出这句话,一方面是因为他很喜欢唐伯虎的诗词和行为做事方式;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商人,毛晋觉得吃了“死人”唐伯虎的油水,而其“本主”生前未能享受,心里有些过意不去。因此,打听到唐伯虎还有一个侄孙媳妇在世,生活很困难,便慷慨解囊资助,更重修唐伯虎的墓地,再立碑石,并且在墓旁建了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也非常喜欢唐伯虎,便亲自题了碑题——《重修唐解元墓》,并发出了“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的千年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