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传者引圣人自警之词,著新民之本也。(破题)夫自新而不已其功,圣人所以自警者至矣。新民之本,不既立矣乎?今夫所谓新民者,岂假刑驱而势迫哉?亦本诸身而已。(承题)汤之盘铭有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者,岂不以德之当明,犹身之当洁也?(原题)人患迷而不悟耳。有能感触于夜气之清,而奋发于一日之际,知天理为吾之固有,而人欲为吾之本无也。(起讲)静以存之,使虚灵之不昧者,有以复其本然之正;动以察之,使利欲之相攻者,有以去其旧染之污。(起二股)则心之奋发者,此为之机;而攻之黾勉者,已有其地矣。(中二股)但理本难明而易晦,功病锐始而怠终。(过接)又必心有常主,而一念不容于少懈;力有常存,而一息罔敢以或忘。(束二股)日日存养,又日亦此存养也。凡求复夫天理之正者,搊搊乎唯日之不足矣。
日日省察,又日亦此省察也。凡求胜夫人欲之私者,凛凛乎若检之不及矣。(后二股)是日之继今,而来者无穷,而功之与日俱敏者无穷;功之与日俱敏者无穷,而德之与日俱新者亦无穷。圣敬所以日跻,而九围所以用式者,皆是道也。(结语)
在诗词歌赋上,也即对付台阁体上,前期的唐伯虎极为认真地学习了《昭明文选》。《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死后谥“昭明”)组织文人共同编选。书中选录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史书中也只略选“综辑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只有“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者方可入为文学作品。在艺术形式上,尤注重骈俪、华藻。其中楚辞、汉赋和六朝骈文占有相当比重,诗歌则多选对偶严谨的颜延之、谢灵运等人作品,陶渊明等平易自然的作品则入选较少。唐代以诗赋取士,士子必须精通《文选》与《五经》。至宋代更有“文章祖宗”民间尚传谣曰:文选烂、秀才半。
这时的唐伯虎选择《昭明文选》的原因也是为了八股取士,这可以从该书的选文标准上看出,这本书不管你的思想内容是什么,用典要多、辞藻要华丽、脂粉气要浓。而唐伯虎的诗文即有这一特点。例如他最典型的作品《金粉福地赋》(详见附录)比起《昭明文选》的内容来就不遑多让,辞藻华丽多彩、声律对偶工整。然而,自泄题案以后,因为唐伯虎从事了商业行为,而且常常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因此,多以“性灵”为根本,字句少有雕琢,多是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