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州赶来,北朝鲜人便一事无成了。
春川之战令人信服地证明了韩国部队抵御一般的没有装甲部队支援的步兵进攻的能力。
北朝鲜人只有命令正向洪川挺进的第7师及其坦克车辆掉转头来逼向春川,才能夺取春川。
他们和北朝鲜的第2师在6月28日拿下了春川,韩国人向南撤去。
图1 1950年-1953年的南朝鲜
西边的钳形进攻与此完全不同。面对北朝鲜4个进攻师和第105装甲旅的120辆坦克,南朝鲜人有一个
师(第1师)驻扎在距三八线以南2英里的朝鲜古都——开城附近,另有一个师(第7师)守卫着通往议政府走
廊的北方通道,这条走廊是千百年来从北方南下的历史入侵路线。
韩国第1师在开城周围的部署对于承受北朝鲜第1和第6师以及40辆坦克的进攻来说是很糟糕的。它直
接沿平壤至汉城的主要公路和铁路线部署兵力。在进攻之前,美国顾问和韩国的军官就已决定,第1师唯
一可守住的防线是开城南面和东面的临津江。但是在进攻的当日早上,该师的两个团(第12和第13团)却从
开城以西15空里的永安分散部署到距开城以东15空里之遥的高浪浦,而其第三个团(第11团)仍在汉城以北
留作后备部队来用。
北朝鲜人以坦克作先导,沿公路和铁路向开城挺进,他们打垮了第12团,该团的残部向东南方向临津
江边的汶山逃去。第1师师长白善烨上校急忙把留作后备队用的第11团派往汶山,从左翼掩护高浪浦的第
13团,并保护临津江公路大桥,直到第12团的幸存者逃过江之后,再把桥毁掉。但是,北朝鲜人紧跟在第
12团残部后面穷追不舍,只有两个连逃脱追击,大桥却完好地落到了北朝鲜人的手中。
第13团的一些南朝鲜人意识到北朝鲜的坦克是一种决定性武器,便试图将高爆弹、炸药包或爆破筒投
掷到坦克下面。他们倒也摧毁或击伤了几辆坦克,但大部分自告奋勇的南朝鲜人都在行动过程中被打死,
于是,此种日本神风敢死队式的攻击很快就停止了。即便是这样,第1师仍在其阵地上坚守了3天,直到不
久之后在议政府走廊发生的溃败才迫使它撤离,以免遭到敌人的包围。
议政府走廊是朝鲜铁原和汉城之间山岭中的一道几乎是南北走向的隘口(即所谓的东豆川路)。另一条
东北至西南走向的低地走廊(即所谓的抱川路)在议政府处跟这条走廊相会。北朝鲜人派遣了一个兵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