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战略方针是严格遵循一项训练指示,第9军曾在冬季截获了这项指示。它指出:“决不可仓
促交战。在战斗中,审时度势,制定周密详尽的作战计划,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必要的。不了解敌情变
化,对我军应战能力也不甚清楚,就草率进行战斗,以期速战速决来消灭敌人,其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因
此,对待战争绝不可仓促轻率,也不可急躁……只有当形势完全于我方有利之时,方可交战。”
中国人的这一战略十分实用,但仍使李奇微有机会占领共军控制以外的大部分南朝鲜地区。他抓住时
机,制定出了出色的进攻计划。李奇微并没有命令部队全线推进,而主要由第9和第10军在战线中部进行
强攻,以图攻克春川。该城是朝鲜中部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占领该城一来将截断敌军最便捷的撤退道路
,使他们只剩下崎岖不平的山路可退走;二来还可从侧面打击占据汉城以及驻守汉江西岸,与第1军对峙
的敌军部队,同时也可对大部分驻扎在东部山区的北朝鲜部队实施侧翼进攻。李奇微雄心勃勃,希望这次
攻击能捕捉到大量阻击联合国军的中共部队。另外,他还计划向春川空投第187空降团战斗队,以切断敌
人的退路。然而,由于中国部队撤退迅速,李奇微不得不取消这次空降计划,而且也未能捕捉到数量可观
的中国军队。
这次代号为“撕裂者”的进攻行动始于3月7日。联合国部队的目标是要到达“爱达荷线”。此次行动
如能成功,那就意味着实现了纵深突入共军中部前线的预期目标。在第1军战区,猛烈的炮击拉开了行动
的序幕,同时第25师则越过汉江,在离汉城东部约20英里的汉江与北汉江的交汇处向敌军发起了攻击。为
了分散中国人对第25师的注意力,南朝鲜第1师和美军第3师在汉城附近实施了牵制性攻击。中国部队进行
了连续3日的顽强抵抗,尔后在慌乱中撤离了战场。在进攻前线的其他战场,联合国部队从第一天起就取
得重大进展。共军的小部队像以往一样利用隘口、路障以及山脊进行阻击,而当他们被包围,或遭到空中
或地面炮击之后,幸存者才会撤退。中国军队这种阻滞战术十分奏效,因为他们选择了最难以接近的地方
进行作战。那些地方往往山势陡峭,交通不便,易守难攻。不仅如此,当时的天气也帮了中国人的大忙。
雨水加上车轮反复碾压,公路变得泥泞不堪。尽管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工兵以及数以千计的朝鲜平民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