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的职务。但哈里逊并不比乔伊更能使共产党达成协议。克拉克将军因为共产党的顽固,难以推动,感
到十分懊恼。在这种情况下,经过考虑后,他决定采取后来美国领导人在越南所采取的行动,即发动大规
模空中攻击,迫使共产党接受美国的和平条件。由于北朝鲜在军事上有价值的一切凡能炸的都已炸了,克
拉克就另找可打击的北朝鲜目标。结果他发现,其中有11座发电机组和两座变电站,早先由于李奇微将军
认为是民用设施不是军用设施,炸不炸不会迫使共产党接受停战而没有被轰炸过。
克拉克将军一反李奇微所采取的立场,在得到参谋长联席会议、国防部、国务院负责人及杜鲁门总统
批准后,下令海、空军战机从6月23日开始,持续3天对电站进行大规模轰炸。两军对目标共出动2300架次
的飞机,严重破坏了发电设备。北朝鲜有两周陷入一片漆黑中,后花了很长时间才得以修复。
使克拉克和华盛顿这些当事人吃惊的是,轰炸发电设备一事引起了全世界一片喧闹声,甚至美国的盟
国也不例外。当时艾奇逊正在伦敦参加外长会议,当面听到了英、法外长火气十足的猛烈指责(艾登与舒
曼)。艾登对事前没有得到通知极为恼火,而舒曼则对轰炸引起法国人民和议会的批评大加抱怨。盟国和
中立国都公开说美国好战,其政策在军事上是不负责任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对世界舆论的强烈不满作了总
结,说他“对联合国的将来及战争与和平不是通过协商来决定,而是按军事指挥官的意见来决定的情况非
常担心,因为当地指挥官只顾当地的军事目标却不顾对世界大局的影响”。换句话说,尼赫鲁乃是强调了
那句格言:战争至关重要,不能听任将军决定。
这样,美国在板门店夏季的谈判中就有两件丢丑的事发生,一是轰炸发电站,二是杜德事件。这两件
事使美国搞自愿遣返的动机遭到了挫败。
克拉克将军既不顾世界舆论的批评,也不顾共产党的强烈义愤,在1952年夏加紧了对北朝鲜的空袭,
这更使盟国日益不满。七八月间,联合国军的飞机持续不断地轰炸平壤,使北朝鲜首都基本上被夷为平地
,完全没有了军事价值。联合国军飞机也袭击鸭绿江沿岸目标,有一次轰炸一座炼油厂,距苏联边境只有
8英里。
对北朝鲜的持续轰炸完全归于失败,一点也没使共产党屈服。尽管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在整个夏季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