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允许印度军队呆在南朝鲜。为了迁就李承晚,克拉克要求共产党同意所有不愿遣返的北朝鲜战俘,
在签订停战协定之后立即予以释放。这项方案在5月13日自然遭到共产党拒绝。这件事造成了一段时间内
毫无成果的争论,使谈判休会到5月25日。
与此同时,克拉克自信持续空袭能使共产党就范,因此,他决定轰炸北朝鲜为农民稻田供水的水库大
坝。炸毁这些水坝,可以水淹没公路、铁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因此,克拉克认为是合法的军事目标。
5月13日,他第一次下令轰炸平壤北面靠近德山的一座水库。大水冲毁了6英里铁路,5座铁路桥和2英里公
路。同时大水还冲毁和淹没了3200多亩稻田。以后10天中,联合国空军又炸了另两座水坝。但是共产党反
应迅速,在第一次遭炸后就放水降低了水位以防洪水泛滥。
就在板门店休会期间,参谋长们在5月20日与国家安全委员会开会,就一旦谈判完全破裂美国应采取
的方针提出了建议——为美国在决心扩大战争时所做出的决定。也许这就是那句常挂在人们嘴边的那句话
的来源,即所谓艾森豪威尔总统威胁说要使用原子弹,共产党才就范的。但参谋长们却绝没有叫美国采取
这一行动,共产党也没有接到最后通牒。毋宁说参谋长的建议只是远东局势不可收拾,美国愿冒全球战争
风险时的一种应变措施罢了。艾森豪威尔早已表明他是在设法和平解决朝鲜的僵局,并不是要扩大战争。
因而参谋长们建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对中国大陆强化海、空军作战及原子弹的广泛战略、战术使用,
这只不过是为了取得最大惊人效果和影响。要求取得惊人效果,就排除了向共产党发送最后通牒的可能性
。
到1953年5月中旬时,对停战的威胁却绝不是来自于北京和平壤的共产党领导人,而是来自于南朝鲜
领袖李承晚本人。摆在朝鲜和平道路上的障碍不是敌人所设置的,反倒是一个盟友,这真是一种讽刺。
克拉克认为李承晚只不过是少数人。他认为只要美国提出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同时给予经济援助
,再帮助南朝鲜军队发展到20个师,南朝鲜总统就会服服帖帖。出于这种考虑,在板门店于5月25日恢复
谈判后,美国官员就把为安抚李承晚,在停战后立即释放所有朝鲜俘虏的要求搁置到一旁。
在双方谈判代表开会前一小时,李总统接见了克拉克将军和1952年11月接替约翰?J?穆乔任美国驻
韩大使的艾利?O?勃里奇。克拉克和勃里奇尽量设法使李承晚消气。他们说,只要他充分支持停战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