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三八线南北的朝鲜人大体上一样,但他们的军队却大不相同,因为每支军队都各自反映出了他们
的缔造者——即美国军队和苏联军队——的军事学说。
北朝鲜军队的压倒性力量(8.9万人)分布在7个突击步兵师,一个坦克旅和两个独立步兵团。除此之外
,部队还有3个后备师,计2.3万人,另有大约1.8万人的边境保安队。只有5000人分配在指挥和后勤部门
。相比之下,南朝鲜军队8个兵员不足的战斗师里,仅有6.5万人,而在指挥和后勤部门工作的就有3.3万
人。南朝鲜军队反映了美国的军事编制:与作战人员相比,大量的是支援人员。而在另一方面,北朝鲜军
队完全展现了苏联军队的简练学说:将每个人都尽可能地推到前线,给他一件武器去战斗。
从短期来看,北朝鲜人还具有一种额外的人力优势:他们的军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曾在中国共产党
部队中服过役,在国民党人逃到台湾前后,他们退伍复员回到了朝鲜。这些人给北朝鲜军队带来了一定程
度的作战经验和战斗勇气,而南朝鲜军队在开始时却不具备这些。
在战术方面,北朝鲜人一次又一次地重复采用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他们向固定的敌军阵地直接发起
正面进攻或发射火力,然后派部队从两翼包抄;如果可能,就按计划把敌军包围起来,将其挤进一个小小
的环形防线内歼灭之,或者迫使敌人投降;倘若不能形成包围,就在敌军身后设置路障,以此切断敌军的
退路或敌人的援军。
这种方法在1950年夏季的流动形式下十分奏效。当时,在难以从侧翼包抄的长达数英里的战线上,根
本没有兵员充足的主要防线。T34坦克能够直接对着敌军设在道路上的阵地运动,用炮火牵制住敌人,而
同时北朝鲜的步兵便悄悄绕过阵地两侧,抵达敌军后方。在这种战术下,上述方法尤其成功。即便一场包
围不能奏效,其他包围也往往能成功。
双重包围对北朝鲜人来说也是惯常的战术。千百年来翼侧包围一直是战争的基本打法,但是一些士兵
运用起来就比其他士兵获取的成功多。当北朝鲜人能够采用此种打法时,他们就仿效擅长包围战术的最伟
大的军队的榜样,即13世纪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统率下的蒙古人。蒙古式的进攻方法是以其狩猎方法为基
础的。成吉思汗在和平时期,每年冬季都通过大型狩猎这样一种手段训练他的军队。通常由一支队伍开始
把猎物往后驱赶,然后侧翼的队伍就运动到中心队伍的前头,绕过猎物来到后方,将越来越惊恐的猎物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