隅里南面的高地上。
到了这时,除第2师及所属的土耳其旅残部外,第8集团军所属各部都已顺利后撤,只留下殿后部队和
骑1师还在坚守顺川,以掩护第2师通过。当时的一大问题是,军隅里至顺川的公路是否能够重新打通。如
果打不通,剩下的路线就是沿着清川江谷地继续南下,走14空里路到达安州。那里有第5团战斗队把守的
一座阻击阵地,然后再从那座阵地转向南边。这两条路都有危险。军隅里至顺川那条公路要近得多,而且
人们认为,能够渗透进去并建立路障的中国军队也为数不多。通往安州的公路恰在清川江南岸,估计中国
军队会包围南撤的队伍,并用路障将队伍分割开来。
在中国人的奋勇阻击下,第9团进展缓慢。因此,该团在报告中对中国人路障实力的估计一次比一次
高。由于这些先后矛盾的报告,师部难以做出决定。不过总得做出决定,师部最后确定走军隅里至顺川的
公路。师部还决定于中午时分开始撤退,并命令各部队到顺川公路上军隅里南6英里处的师指挥部集合,
但第23团除外,该团和工兵营一道殿后。第23团必须在军隅里附近坚守阵地,直到全师部队最后脱身为止
。而工兵营则必须在师指挥部的正南与西南的高地上死守,以掩护师部队伍顺利撤离。
全师各部及所属队伍奉命集结,师部同时也不断接到情况危急的报告。负责殿后的第23团说,正面和
侧翼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前面顺川公路上排除中国人所设路障的第9团报告说,把守出口的敌军岿然不动
,难以突破。而这时,密集的阻击火力从四面八方向师指挥部所在地射来。第2师的战地日记对当时的形
势作了如下描述:“到下午1点时,大家知道只有两种抉择:一种是向南冲击,突破路障杀出一条血路;
另一种则是固守在师指挥部附近,拼死一搏,进行徒劳的挣扎。最后决定向南突围。下午1点30分,部队
开始突围。”
师部大队的先头部队刚往南走了四分之三英里,中共军队的火力就雨点般从公路两旁射来。车辆一辆
紧挨一辆,走走停停,速度很慢。路障显然没有被突破。不久人们便发现,路障连绵长达7英里。那根本
不是一道路障,而是一条伤人夺命的通道。每当路两边埋伏的中国士兵开枪射击时,坐在车里和车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