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问题的谈判可说是在乌云满天中进行的。双方多次大动肝火,时而争,时而吵,时而斥骂,充满
了离奇曲折,使谈判常常走进死胡同中。谁也不能说这是一个简单问题的谈判。美国拒绝遣返任何一个不
愿重回共产党统治下的战俘,而共产党却坚持要将自己的人员全部遣返回去。
美国利用战俘问题进行反共宣传,向世界表明共产党国家的公民有许多对被遣返重回共产党统治下,
要进行武力反抗。美国这样做,是出于对共产党人一切事物的憎恨,也可说这具有道德色彩(因可说明美
国主张自由选择),但这样做却为美国带来极为沉重的包袱。
首先,美国是1945年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该公约第118条明文规定:“战争结束,战俘应该毫不迟
延地予以遣返。”美国虽未批准这一公约,但在1950年7月4日,美国却通知红十字会说,它愿意遵守该公
约。日内瓦公约有关战俘的条款是旨在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行为的再出现。苏联曾将上千万战俘多
年扣押在劳改营中不予遣返。参加日内瓦公约会议的代表们没有提出战后大量战俘可能有不愿回国的问题
。美国在停战谈判的早期,主张尽快一对一交换战俘,因为联合国军掌握的战俘数量比共产党多好几倍。
这种一对一交换的概念不可能长期坚持下去。可在当时,谁又曾考虑到后来俘管当局要甄别所有战俘,问
他们在战后宁愿不回家的事呢。后来甄别却真的发生了。
美国关于战俘的立场无疑拖延了停战。联合国军第一位首席代表、海军上将乔伊说过,美国主张不自
愿遣返战俘,使他们付出了多打一年仗的代价。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联合国军在战斗中的死伤人数,远
比不愿遣返的战俘要多得多。由此看来,战俘问题形成的所谓道德价值是极其狭隘的。难道应要求部队为
国家怜惜前敌军士兵可能遭到的厄运,而继续打下去,并使一些人阵亡吗?且不说美国曾答应要遵守日内
瓦公约,难道美国人应该为前敌人的自由选择而牺牲吗?
此外,美国这一立场又使得所有战俘——美国的,其他联合国成员国的,北朝鲜、南朝鲜和中国的战
俘,都得在问题解决之前,被额外多关押许多时日。
令战俘选择这一想法,是陆军心理作战部长罗伯特?A?麦克卢维尔准将首先提出来的,他向柯林斯
将军建议说,中国俘虏中不少人以前是国民党的士兵(有很多这类人),因为是投降过来的,因此害怕受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