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自己把这个位子传给大哥的儿子,还是给自己的儿子,这就成了一个老大难的难题。
按照赵光义的想法,自然是传给自己的儿子。
赵光义派儿子赵恒前来祭拜杨老令公的灵位,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拉拢远在边关的杨宗保,以此增加,推儿子上位的助力。
赵恒性格略显懦弱,对父亲的话言听计从,从不打折扣。
如今被赵光义耳提面命一番指导,深记自己前来的使命,来到天波府杨家,在祠堂前,噗通一声,就重重的跪拜下来,三个响头直接就把额头磕红了。
杨家人想拦都拦不住啊。
“襄王,这可使不得啊!”
佘老太君年老成精,对赵恒来意自然是心知肚明,不过却又无可奈何,毕竟赵恒是君,杨家是臣。
作为臣子必须忠于君王。
这就是那句古话,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今赵恒前来拉拢杨家,杨家作为武将世家,除了乖乖入觳,什么都不能反抗。
反抗就是意图谋反。
更何况,杨宗保的母亲是柴郡主,柴郡主可是前周公主,也就是说,杨宗保身上流了前朝皇室血脉。
佘老太君如何敢拒绝赵恒的拉拢啊。
好在赵恒性格懦弱,一板一眼的把父亲教给自己的招数使完,就告辞离去了。
赵恒能这么快离去,除了有不知该如何继续拉拢的意思,另外也是他忽然见到一个美若天仙的美女,心生涟漪,就急匆匆回宫,向父皇提出,想要迎娶杨家女的想法。
“我儿高明!”
赵光义在大喜过后,也正在想着如何拉拢封赏杨家,首先封王是肯定的了,但是封王之后,这杨家是束之高阁,以后端敬着,还是作为大宋的大杀器,顺便把吐蕃、西夏大理等国一并剿灭了。
如今赵恒一回来,把自己想迎娶杨家女一事一说,赵光义顿时大喜。
外戚不得干政,这是大宋赵匡胤定下来的铁律。
那些文官们不是想着如何牵制杨家吗?
到时候,你们只要推我儿登上九五之尊的位置,我儿赵恒迎娶了杨氏女,杨家就要避嫌,以后不能参与政事。
如此一来,既拉拢了杨家,又能顺便推我儿登上皇位,等我儿登上皇位,还能把杨家势力排挤到朝堂军队之外。
一举两得!
妙不可言啊!
不提赵光义父子准备封赏杨家一事,只说杨宗保带着军队,一路哐哐哐直怼过去,一直来到渝关,这才停住了脚步。
渝关也就是后来的山海关,被依燕山,南连渤海,地势极为险要。
这渝关虽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是因为辽人把大量兵力放在了南面,这渝关内只有两万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