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甘,这是不是就是你们说的农业现代化?”
“这……不全是,按照我们的标准,现在只是实现了部分现代化,我们设想的现代化是包括产、供、销、服务各个方面的现代化,这需要整个一套农业体系,现在这套体系只是刚刚有个雏形,而且只限根据地的范围。我们希望的是一个大农业体系,还要与世……噢……考虑未来两三年的农业趋势。”甘凤仪差点冒出“与世界市场接轨”这样的超级时髦语句,幸好及时刹车改了口。
“大农业,农业体系……”不仅是毛泽东,其他人也在仔细咀嚼这些话。
……
太原,红军一行人安顿到专门的政府招待所。当天晚上,卫国辉举行了一个简短的接风宴会,参加的是协议三方的主要人员。大家为了共同的理想聚到一起,再加上卫国辉积极撮合,宴会的气氛十分融洽。从这次宴会,卫国辉的节俭务实之风也深入了与会者的脑海。这酒席在冯玉祥这方看来显得十分简单,但是不少随同卫国辉的人员还吃得津津有味,一问之下才知道,他们虽然算是根据地的高级政府人员,但是平常是很难吃上这种级别的饭菜的。其实在根据地中,经济条件比较宽裕的家庭很多,这样的饭菜也就比家庭聚会时稍好一点,铁血军发展到现在这程度,在经济上可以说是比较充裕了,这些人的工资也不低,吃这样的饭菜财力上负担得起,但是时间可负担不起。在根据地中,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是相当繁忙的,根据地的法律对于不作为的惩罚也是相当重的,所有事物必须在第一时间处理,不得推诿扯皮,这些位居高位的人至少有90%都羡慕农村那种优哉游哉的生活,至少每天都能和家人踏踏实实的吃饭。
张学良听到这些不禁吐了吐舌头,心想:怪不得铁血军发展成这样。毛主席开始在心里盘算着如何在这方面向铁血军取经了。
协商在第二天进行,这次的协议的大方向已经得到三方认可,讨论的主要是细节和如何实施,协议的细节在此就不说了。“太原协议”的结果就是使中国北方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同盟,这个同盟覆盖了河北、河南、山东、山西、绥远、陕西等广大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铁血军的造船厂在协议签订之后也开始动工,厂址就在在秦皇岛,按照工程人员的话说,终于可以把处于零件状态下的造船厂组装起来了(铁血军在得到出海口之前,船厂的建设也在进行,只不过是把整个工厂和设备制造成很多便于运输的模块,只等组装了。)。海军学校的小伙子们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个高兴的嘴巴都咧到了耳根。铁血军根据地的工农业产品在同盟范围可以自由交易,允许人口自由流动。说实话,这个协议对于铁血军十分有利,有些有利的条款很多却是由国民党或是红军方面提出的,卫国辉为了平衡三方利益,对这些偏向自己一方的条款当然反对,但往往是他被其他两方说服,搞得他自己心里怪怪的,仿佛做了什么对不起人的事情。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对于红军方面来说,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的未来,在他们意识里,已经把铁血军看成一支社会主义力量,而且是掌握比自己先进理论武器的力量,他们希望这支给中国带来希望的力量可以继续迅速发展壮大;国民党方面的意图就很简单了,冯玉祥总是打着加入铁血军的念头,力挺铁血军是很自然的事。
协议签订之后,毛主席问卫国辉:“国辉同志,你们送的书中提到的东西,是……怎么说呢,是如何整理如何得出的?”
卫国辉心里暗叹:该来的总要来,又要厚着脸皮对老人家说谎,……唉……我容易吗我?心中叹息,但是脸上还保持镇定,回答道:“这些是集体的功劳,是经过大家的总结思索和实践得出的一些结论,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就觉得中国也应该有适合自己的理论和发展方式,其实很多东西我们心里也没底,只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很幸运的成功了……”一边说一边心里骂自己:又是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