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逃避,没有反抗,元帅任凭一支长剑扎入自己的胸膛。
华伦斯坦死了,他的光荣与梦想随他而去。
德意志的历史从此停滞了200年。
华伦斯坦遇刺
8.5)失落的梦想:
华伦斯坦无疑在这出历史剧中扮演了一个悲剧角色。
一生的梦想被如此轻易地毁掉了。
统一德意志的战略却成为了毁灭这个国家的罪魁。
本来能留下一世英名的英雄却成为了万古唾骂的奸贼。
华伦斯坦在这个时代扮演的是一个破坏者的角色,因为他还没来的及把他建设者的角色演完。本来就不存在把一个中世纪的旧物改造成新时代的民族国家的现成方案,所以华伦斯坦采取了“分解、再构成”的手段。从客观上讲,华伦斯坦所面对的难题,加诸于任何与他同时代的政治家身上都不一定能解决。拥兵自重的诸侯、蜂拥而起的叛乱、不断加深的宗教矛盾,除了用一把大火把旧世界烧掉,然后在废墟上重新建起一个新世界外别无他法。
如果华伦斯坦取得最后胜利,也许他的“焦土战略”会给德意志带来一个意想不到的成果。战争期间,德意志的农村几乎全被摧毁,大批农民流离失所。这种情况和英国工业革命时的“羊吃人”几乎如出一辙。城市中的新兴资产阶级可以借此获得大量廉价劳动力,同时由于贵族控制的庄园受到严重破坏,资产阶级可以借此收购大量土地,从而使得农村经济由农奴制庄园经济向资本主义雇佣制经济转移。总而言之,战争可以摧毁旧的经济制度和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劳动力,促进德意志向近代资本主义发展。
而且,如果能提前200年统一,德意志民族的心理中不至于产生那种因为受到外国势力欺辱而产生的民族悲情,就不会因此进而产生向欧洲各国复仇的变态情感,也许未来的欧陆能和平一些,减少流血惨剧。
可是一切都因为那柄长剑划下了句号。
德意志被摧毁了,但是失去了那双能重塑它的有力双手。
一支大军诞生了,但是失去了那位能约束它的伟大统帅。
华伦斯坦挡住了面前的敌人,却防不住背后的敌人:各天主教诸侯、他的部下、盟友,甚至还有他为之而战的皇帝。
元帅在逝去时,想必心中一定带着无比沉重的憾意吧。
“只有当各国都化为灰烬时,我们才不得不谋求和平。”——华伦斯坦
9)尾声:
正如华伦斯坦所料,失去了古斯塔夫的瑞典军队不再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