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真宗同意后,寇丞相就秘密指派另一位翰林学士杨亿草拟诏书,内容主要是由太子监国和寇准辅政。他还许诺杨亿,事成后予以提拔。结果这一密谋很快外泄,刘皇后与丁谓合谋以天子的名义罢黜寇准相位,授予其太子太傅的虚衔和莱国公的爵位。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的话,寇准的下场还不算惨。当时,大宦官周怀政也不甘寂寞,同样试图终结刘皇后的参政权,并筹划谋杀其同党大臣,随之奉真宗为太上皇,由太子登基,再恢复寇准的相权。周宦官的计划是否得到寇准的支持与参与,已不得而知。后世所知道的结果,是再次败露。
刘皇后一干人不愿束手就擒,遂发起反击,将周怀政处死,又将寇准贬为太常卿,驱逐出朝。当寇准以知州身份抵达安州(今湖北安陆县)不久,再被贬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司马,可谓连贬十几级,也就是遭到流放处罚。这时,寇准年已六旬。不久,真宗驾崩,这位君王至死都不清楚寇准遭贬的事。
乾兴元年(1022),年幼的仁宗即位,刘太后垂帘听政,宰相丁谓一时大权在握,寇准只能是继续遭殃,被流放到更偏远的雷州(今广东海康县),隔海便是天涯海角。据说,丁丞相还数次派人企图谋害寇准,幸赖有对方忠实的门客保护才未能得手。
要说还是因缘轮回,因果报应。不久,丁谓也失宠倒台,同样被流放到岭南。当他途经雷州时,寇准派人送去一只蒸羊,这位昔日的宿敌感动地请求相见,但遭到拒绝。寇准的家仆气愤不过,打算刺杀报仇,也被主人制止。由此可见,品格有高下,境界有分别,寇准当然不会行小人暗算之举。
来年,朝廷降诏宽待寇准,将其北迁到衡州(今湖南衡阳市)。他搬迁到新流放地不久,便溘然长逝,时年62岁。
综观寇准一生,可评说之处甚多。他勇担天下大任,不惧艰险,性格鲜明,豪爽坦诚,爱憎分明,都令人难忘;同时,他身上的弱项也不少,诸如性情偏激,甚至意气用事,不拘小节,不善于处理上下关系。这些毛病,在知己者眼里十分可爱,在政敌心中却难以容忍。若作总结的话,寇准具有治国的大智慧,缺乏权谋的小聪明,大是大非上清醒,而小事上糊涂。但政界最讲细节,再大的才能功业也会因小节被当时人忽略。如他的同僚毕士安所说:寇准忘身徇国,故不为流俗所喜。他的最后败笔,还在于不该恋权,不知见好就收。以后,欧阳修即指出:寇公之遭到流放,由老不知退尔!
不管怎么说,寇准都是古代政坛上的一位奇才伟人,功绩赫赫,因而赢得身后英名长存。不用说,他死后不久就被平反,位列当朝名臣。而由宋至今,流传甚广的戏曲、评话以及小说,更赋予其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至于那些平庸、奸巧的帝王与显贵,则早已被世人遗忘。
鹤相丁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