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宋遯初先生遇害始末记》(续),《国民月刊》第1卷第2号,1913年,第47页。
[86]《民主报》曾有报道,谓:应氏律师拟设专署审讯,重询外国审判官,恐中国判断不公,故提交驻上海各国领事公决,该领事等已电商驻京各该国公使应如何办理。见《宋案大放光明第六次预审详情又一凶犯将提审》,《民主报》1913年4月14日,第7页。
[87]《宋遯初先生遇害始末记》(续),《国民月刊》第1卷第2号,1913年,第79页。
[88]《第二次预审侃克律师所述案证》,徐血儿等编《宋教仁血案》,第248页。
[89]《宋案大放光明第七次预审详情解犯单上之案由》,《民主报》1913年4月17日,第7页。
[90]此事起因,表面上似是江苏高等审判总厅与上海地方审判厅之间的厅印使用问题。先是高等厅于5月初致函上海地方审判厅,要求凡判决书及一切对外公文,均需用厅印,不得用庭印。上海地方审判厅复函,否认曾用庭印,要求高等厅指明庭印见于何处,用于何时,何人送达,何人收受。高等厅又复函,以下级各厅对于上级厅应用呈文,上海地方审判厅来函不合格式,将原函退还。(《宣证后之宋案还讲什么法律》,《民立报》1913年5月10日,第10页)5月8日,上海地方审判厅厅长黄庆澜忽然收到以高等厅厅长杨荫杭名义所发公函,通知上海地方审判厅厅长、庭长、推事、书记官长全体撤换,并派张清樾(一说屠铨)代理厅长,新派各员当晚到沪。(《宣证后之宋案一败涂地之审判厅》,《民立报》1913年5月10日,第10页)黄庆澜当即将此情形电告司法部,上海地方检察厅长陈英也致电司法部,指出以高等厅长名义任免法官,显违《约法》,要求司法部批准其辞职。(《宣证后之宋案检察厅同时瓦解》,《民立报》1913年5月10日,第10页)还有一说,认为风潮表面起因,是高等厅风闻地方厅员有冶游情事,致函告诫。黄厅长以高等厅无中生有,据理驳复,致触总厅之忌,因而恼羞成怒,演成此风潮;而风波之真正起因,是因为高等厅不满地方厅5月6日发传票移提赵秉钧。(《宣证后之宋案司法机关何堪蹂躏至此》,《民立报》1913年5月10日,第10页)当时,北京有消息透露政府正连日密议抵制票传赵秉钧之法,其中一法,即釜底抽薪,也就是撤换承办此案人员,必令政府一鼻孔出气之人布满上海地方审检两厅,然后赵到案一讯,即洗刷净尽。(《政府对于上海票传赵秉钧之抵制策》,《大中华民国日报》1913年5月13日,第2页)巧的是,5月8日正好有北京特电发至上海,其中写道:闻袁世凯私人张一麐,有电致苏高等法庭杨荫杭,谓宋案归地方厅审理,可乘机将上海厅改组,已派屠铨为审判厅长,其余自检察长以及录事均须次第更调,两三日内即当发表。(《北京电报》(8日北京特电),《民立报》1913年5月9日,第3页)更巧的是,当天便发生了江苏高等厅通知撤换上海地方审判厅人员之事,因此,国民党人怀疑其背后很可能有总统府授意。5月9日,司法部曾致电杨荫杭,询问此次撤换系何原因,于宋案进行有无妨碍,说明总统府或江苏高等审判厅采取行动并未通过司法部。(《致江苏高等审判长沪厅全体撤换系何原因仰速复电》(1913年5月9日,第649号),《司法公报》第10号,1913年7月15日,公牍,第50页)由于引起舆论不满,司法部于5月24日发出训令,批斥杨荫杭改组各厅诸多不合,独行独断,杂乱无章,但只是加以儆告,并未撤销改组。见《令苏州高审厅长杨荫杭改组苏省各厅诸多不合揭示儆告文》(1913年5月24日,第183号),《司法公报》第10号,1913年7月15日,公牍,第1819页。
[91]《审判厅开讯宋案旁听记》,《申报》1913年5月31日,第10页。
[92]《公判中之宋案高等厅之否决书》,《民立报》1913年6月18日,第11页。
[93]《公判中之宋案坏蛋律师之倒蛋》,《民立报》1913年6月25日,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