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清楚地记得,总司令对自己的详细交待,现在在这里所作的一切工作就是为了要麻痹敌人,造成我们要在海峡最近的地方强行登陆的态势,这最近点就是法国的加莱港和英国的多佛尔港之间,它们之间最近点的距离是三十七公里,这个距离要小于中华帝国的旅顺与烟台之间的距离。而现在英国人的确就是在这里已经部署了重兵来进行保卫,后面就是他们的首都伦敦,他们是不能不进行最坚决的守卫的,这里在军事上绝对不是一个最佳的登陆地点,但是这里在政治、经济上却是最好的一个登陆地点。
因此,总司令决心要在另外一处进行登陆,然后把敌人的主力部队吸引过去,然后以第二波的兵力突袭这里,对伦敦实行突袭包围,并把它给尽快攻占,就是一个既定的部署。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英国人在世界上作为老大,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称王称霸了一百多年,他们们手里有大量的黄金,这也是我们所不能放过的。以后我们的国内建设,人民生活的提高,以及对欧洲用兵的损失全要从这里拿回来,谁让你们原来是老大呢,当老大收的多,付出的也要多才行,我们可以和任何国家成为友好国家,但是你这个当老大的是一定要多付出一些的。
双方在海峡两岸的调兵遣将忙的不亦乐乎,但是隐蔽战线上的忙,也到了一定的程度了,双方的特工人员现在的工作也是最忙的。
英国人方面在法国留下了大量的特工人员,他们的任务就是密切监视中华帝**队的行动,分析判断出中华帝**队的准确的登陆地点,然后派出重兵,在他们登陆之初,把中华帝**队压到海峡里面去,决不能让中华帝国的军队顺利登陆英伦三岛,只要是把中华帝国人的开始的进攻打回去,他们以后就要小心一些了,时间一长他们的后勤保障工作跟上了,他们的进攻也就彻底失败了,得到喘息的英国人以自己众多的殖民地兵力,一定可以把中华帝国给拖垮的。
那些同盟国的军队现在已经被拖垮了,像奥斯曼土耳其、德国、奥匈帝国,出现不是已经没有力量了吗?他们只是在自己的阵地上猫着,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进攻了。
英国人分析的很正确,同盟国的军队现在能够上阵的已经没有了,就连德国人现在也已经顶不住了,别说是给军人发军晌了,就连部队的吃饭现在都不能保证了,这一场世界大战损失的何止是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同时损失的还有民心,支撑一个国家的是什么,不是有多少财力,而是民心,如果民心没有了,那么这个国家就没有存在的可能了。
第344章 提前进入英国
现在能够进行战争的就只是剩下中华帝国和英国人了,中华帝国现在是国富民安,以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六亿多的人口,支持这样一场局部战争,那是绰绰有余的,民心也是支持这一场战争的重要因素,因为他们侵犯了我们的利益,让我们的民众受到了伤害。去我们的士气高涨,当自己的兄弟姐妹们受到了侵犯,那是军人的耻辱,必须要向他们讨还血债,中华帝国的高级领导人考虑的是,让中华帝国的各个民族以后有更多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