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方野史中有几种说法,称此战斩杀明军31000千、4万、5万人不等,这里就不具体分析了。值得指出的是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在《丰臣家的人们》一书中写道,“(蔚山战役)经过一场大规模的较量之后,取得了斩敌首级13230颗的大胜利。”司马辽太郎在日本文坛素以考证历史态度严谨著称,作为前辈作家,我相信他引用的这组数字应该是经过调查研究后得出的。
在没有更多证据之前,我们姑且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统计。在叙述有关战役的同一章节里,司马辽太郎还写道:“(蔚山战役后)丰臣秀吉大为震怒,罢免了秀秋的指挥官一职,以毛利辉元代之。”打了胜仗,丰臣秀吉为什么还要震怒呢?
当时,冠冕堂皇的借口是小早川秀秋在战斗中公然斩杀妇孺,行止极为不当,任何人都看得出来,这只是一个借口。
(小西行长在进攻忠清道时,下达凡着白衣者尽杀之的命令。着白衣者,即泛指朝鲜人。加藤在作战时,曾四次屠城,秀吉反而大为赞扬。)
真实原因是秀秋在这场战役中展现出了高明的战术、过人的眼光和忍耐力,完全是久经沙场的名将手段。而当时秀秋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老迈的秀吉深恐他利用战胜的机会建立起自己的班底和体系,威信太高,在他死后会动摇其亲生儿子丰臣秀赖的地位,所以,他才会在胜利的情况下强行换帅。
在这里引用这段文字,是想说明,即使是以考证历史严谨自诩的司马辽太郎,也无法否认在他引用的杀敌数字中包含着极大的水分。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断出,在蔚山战役中包括朝鲜军在内的联军阵亡人数约为一万两千人,加上伤者,最终损失应在20000人左右,日军至少有6000人阵亡,加上伤者,损失可能在1万人上下。
正文 第三十九章 讳败为胜
蔚山战败,杨镐与麻贵忧心日军乘胜追击,不敢在庆州多作停留,于是率领着两万多残兵败将连夜拔营向王京撤退,至尚州,汇合了从宜宁撤下来的明将解生、祖承训,朝将李元翼的万余生力人马,军心始定,徐徐而返。
这一日到达忠州,距王京不过两三天路程,麻贵命令就地扎营歇兵,整顿军容。次日,又陆续归队侥幸生还的败兵千余人,大多为熟悉路径的朝鲜士兵,说起日军残暴,竟将蔚山附近村落一扫而光、妇孺不留的情形,杨镐等人听了都觉心中惭愧,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