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制】
日本后战国时期、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织田信长身亡。他的爱将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及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
万历朝鲜战争中的日军名义上是统一的国家军队,实际是由各大名专属兵团组成的联合部队。
这一时期的日本军阵和战国时期的大名军阵基本相同,军阵的基本构成由本阵和若干独立军团组成。其主力为主将(大名)手下世袭化、专业化的“家臣团”。这些军队数量很少,但是战斗力却非常强,一旦战事爆发,在这些私兵的基础上,再征招农民组成足轻(步兵)队补充军力。
一、具体战斗序列及指挥系统如下
本阵成员包括总大将、副将、军师、佑笔(执笔)、军奉行(管辖其下的旗奉行、弓奉行、枪奉行、小荷驮奉行、兵粮奉行)、军目付、使番、物见番头。此外还包括马回、小姓、药师、祈祷僧等保障人员。
独立军团一般包含侍大将、枪大将、铁炮大将、足轻大将、弓大将以及其下的兵吏、兵丁组成,独立军团中的各个作战分队之间用使番(传令兵)负责联络。
以侍大将为中心的独立军团是大名家军团编成的基本单位,其下的足轻大将统领全队足轻,弓大将统领全队弓兵,枪大将统领全队枪兵,铁炮大将统领全队铳兵。
在实际作战中,往往还要选出一名先作大将,即先锋官,在日文中对先作大将的解释为“勇敢的砍人队长”。
二、日本军的布阵与出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