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重华和楚辞一辆马车,他率先跳下来,高喊了声:我在这里!
一群小孩儿呼啦啦从姜琴娘身边散开,拉拽着苏重华就要去一边玩耍。
苏重华看了看姜琴娘,又回头看楚辞,小脸期待,眸子晶亮。
姜琴娘有些好笑,她问楚辞:先生,不然下午上课?
楚辞点头,摸了小孩儿脑袋一把:去玩吧。
苏重华欢呼一声,跟着云村的小孩儿一眨眼就跑远了。
恰此时,一穿着短紧细葛布衣衫的妇人杵着竹杖上前来,兴许担心她摔着,还有一年轻秀色的女子搀扶着。
琴娘?路上可还好?老妇人近前,眼底流露出关切,她似乎想拉一下姜琴娘的手,又觉得自个手不干净,到底怯了。
姜琴娘眉眼弯弯,细嫩的面颊处显出一对甜腻梨涡:劳您挂心,我都很好。
老妇人接连点头,老皱的脸上眉开眼笑,十分开怀。
嫂嫂辛苦了,娘可是念叨了好些天,家里备了嫂嫂爱用的长命菜,嫂嫂来了就多用一些,乡野村落也没啥好招待嫂嫂的。模样秀气的年轻女子看了眼楚辞,并未多问,只一径跟姜琴娘示好。
姜琴娘顺手帮着搀老妇人另一只臂膀:不用客气,我也是罗云村长大的,就是回自己家,哪里需要招待。
这话说完,她似乎才想起楚辞,当下介绍说:这位是重华的西席扶风先生,先生,这两位是我此前的婆母罗氏和妯娌张氏。
因着她又嫁了,其实彼此关系并不好称呼。
楚辞扬袖,拱手见礼道:老夫人好,夫人好。
罗氏接连摆手:先生使不得使不得,先生是读书人,和我们不一样的。
罗氏有些局促,就是张氏都不晓得要如何应付了。
楚辞微微一笑,高洁端方:老夫人过誉,楚某从前也是乡野出身,并不如何特别。
罗氏看了看姜琴娘,见她没说什么,才笑着邀请道:先生不嫌弃,就同琴娘一并来,吃的不算多好,但胜在新鲜,菜是现挖的,今早我还杀了一只刚打鸣的公鸡,鲜嫩的很。
姜琴娘微微皱眉:都跟您说过了,莫要这样,我现在过得很好,您养点牲畜也不容易,留着给小辈用。
罗氏粗糙的手摸着姜琴娘手背,一低头眼睛就湿了。
张氏叹息一声,摸了帕子给她:嫂嫂,娘她念你的很,你就让她表表心意,咱们家有你这些年照拂,也比从前好过多了。
罗氏收敛了情绪:对,老二如今跟着个老匠人学做木活的手艺,老的身体健壮还能下地,我和张氏就养养蚕,来年开春,准备送大孙子去上私塾,束脩我都准备好了,你不要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