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天明:“你看完后给我总结一下就好。”
祈天河‘嗯’了声,不过尾音是带着疑惑的语气。
柳天明:“根据我的经验,死者的遗物有附着诅咒的机率,会通过媒介传导。”
他想了想,举了个例子:“贞子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
“……”
有道理。
可惜有外人在,否则他可以让鹦鹉看了后再总结给自己,对方有看新闻的习惯,应该是识字的。
这时鹦鹉不冷不热说了句:“想要我啄你脑袋么?”
祈天河识趣闭嘴,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手里的笔记本。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外国人都这样,日记写得像是自传一样。
前半本的论述就是普通的心灵历程,可以总结为少年罗斯特之烦恼,这位罗斯特先生一出生便继承了父母留下的巨额遗产,还有一个代表身份的头衔,长大后更是生得高大俊美。
套用现在的话来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物质上的东西全都满足了,人就会开始追寻精神上的愉悦。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完善的慈善晚会,爱心捐助等,书籍也是乏善可陈,至少罗斯特先生不爱那些受人追捧的诗句。
平静的日子在某一天被打破,一位美丽的女士被关入高搭,当然也有人说她被烧死了,关于血腥玛丽的故事就此开始流传,人们唾弃她种种作为的同时,又被不老的传说所吸引。
罗斯特先生也心动了。
他英俊,又有着数不清的财富,如果能延续生命和外貌,那简直是上天的恩赐。
适逢当年不少作家敏锐地发现市场,涌现出一批关于吸血鬼的佳作,还给吸血鬼做了明显的分级,其中最容易捕获的一种就是蝙蝠。
罗斯特先生沉迷其中,先是遍地去寻找吸血鬼的踪迹,到了三十岁还无果后,便开始自己投资研究。
现在人研究讲究科学和实验,放在几个世纪前可不同,那时候全凭天马横空的想象力。譬如很长一段时间流行于欧洲的放血治疗法,还有凿开脑壳治病等等。
敢想且敢做。
罗斯特先生很好地延续了这种风格,把自己关在实验室天天研究什么蝙蝠老鼠,开始时在几个仆人身上做实验,后来研究出变异能在土里存活的蝙蝠后,不知是什么给了他勇气,认为研究大有所成,实验目标逐渐发展为自身。
祈天河把这些原封不动告诉了柳天明。
后者没有为罗斯特的大胆感慨,反而冷静问:“后来呢?”
祈天河:“四十岁这年,这位异想天开的伯爵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他认命了,得了一种怪病,转而寻求主的拯救。”
“……”
这下连柳天明的表情都有些奇怪。
祈天河继续道:“日记的末尾有写到他去教堂祷告时爱上了一位虔诚的教徒。”
说到这里,祈天河已经能猜到后面发生的事情,虔诚的教徒认为是找到了有共同信仰的伴侣,谁能想到这位伴侣一半沉在黑暗里,还有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