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王爷虽是放了张文亮等人,却得到了上百万两的银子,王府四大高手护卫均是吃惊不小。梁如柱对九王爷道:“王爷,想不到一个永昌府伊,居然贪脏了如此多的银两。难怪王爷说死的张文亮一文不值,活的却也不想值了这么多的银两。”九王爷笑了一笑道:“张文亮一伙,自以为聪明,以为本王一分不晓他一伙人的勾当,本王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罢了。猪,只有在养得肥了之时杀了才有用处。张文亮这一头壮猪,本王现下拿下了,一来得了民心,二来充实了府库,这般的肥猪多有几条未必是坏事。古话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有些人自以为聪明,聪明本非坏事,只有大智若愚,那才是真正的才智。这世上,为人还是实在一些的好,即便是一个呆子,被骗的次数多了,也能识破自以为是之人的伎俩。”梁如柱听了,心下不由佩服九王爷才智和识人之机。
九王爷带了王府四大高手护卫及一批军士,用马匹驮了银两等物,数日后回到蒙化城中,这时大理督办刘大人前来禀报,言大理城王府府院已经建好,请九王爷定夺。九王爷闻报大喜,心想这几日来喜事不断,一来平服了缅北;二来威服了吐蕃国,这时才得了上百万两银两,宰了张文亮这头肥猪,而现下大理的府城又建好了,便下令择吉日迁王府到大理。十数日后,九王爷选了一个吉日,便开始迁王府至大理,众文武自是也随同迁往。一日,王府众文武散议后前后出了王府,在王府大门口,柳袭大元帅几步上前与陆仕明并肩而行,对陆仕明道:“陆丞相,我有几句话与你说。”说着伸手拽了陆仕明的手步到一侧,待左右无人之时,方才对陆仕明道:“陆丞相,王爷定下迁王府到大理的日期,那大理城离我南诏根本甚远,极易受攻。我瞧那日议事厅王爷定下迁王府日期之时,陆丞相你现了无奈之色,定是那时出言阻止不便。是以今日我想约你一同前去对王爷呈说历害如何?”陆仕明道:“柳元帅,你有所不知,这事尚在王爷有迁王府之意时,我便与王爷呈说了大理城的利弊,只是王爷迁王府到大理的心志已坚,这时你我多说也是无用,又何必拂王爷心意。大理城虽非安稳之地,只要咱们做臣子的尽自己的本分多加防范,到也可保无事。”柳袭道:“陆丞相做事向来心细,我不得不佩服。你对王爷的这一份忠心,天日可鉴,王爷如何能不用你。”陆仕明道:“柳元帅言重了,做臣子的能得明主信任,能得施展平生所学,实不枉人世一遭。至于钱财,不过身外之物,逐利者何能成就大事?然而成大事者,事成后又怎会少了名利钱财?这一前一后,却是天壤之别了。”柳袭道:“陆丞相,你这说话,耐人寻味不说,且大有内涵,大有奥妙。昔日韩信甘受胯下之辱,吴起甘做落伍之兵,实因自己之材非是持武捍斗、阵前拚命之属,此所谓杂木不做梁,梁材不做柴。”陆仕明听得哈哈一笑道:“柳元帅,你说出这许多道理来,陆某佩服之极。”说罢二人相对哈哈大笑。
数月后,南诏王府举府迁入大理城中。大理城西靠苍山,东临洱海,到真是个风花雪月的好地方。
陆老爷子住惯了蒙化,陆府便没有随了王府迁到大理。陆仕明却是做人臣子身不由己,便让两个妻子留在蒙化侍俸二老,自己一人独自去了大理。九王爷对臣子甚是不薄,补了众文武搬迁的银子,在大理城中建了一座丞相府给陆仕明,建了一座元帅府给柳袭大元帅,二人忙谢了九王爷大恩。
一日,数骑朝廷信差驰入大理城王府,送了一份公文与九王爷,却是朝廷数年来扩建由安南(今越南)经临安(今建水)到滇中的步头路,大量征用当地民夫,引起叛乱,朝廷命南诏国出兵平定叛乱。(注:天宝四年,唐王朝命南诏兵至滇东平定叛乱,复置安宁城,南诏势力乘机由滇西发展到滇东。《今日民族》二00四年第二期)九王爷看此事非同小可,让朝廷信差在王府驿馆等候,急忙招集众文武议事厅中议事。
九王爷居中坐在议事厅一条大椅中,众文武分两边而坐。九王爷对众文武说了朝廷欲用南诏之兵平叛之事。众文武听了议论纷纷,易幕贤议说南诏犯不着为朝廷出兵平叛,以免伤了自己国中军力,便有甚多文武附合。但也有数人议论说若不出兵平叛,只怕得罪了朝廷,若是朝廷怪罪下来,于我南诏极是不利。两般议论均有道理,柳袭大元帅这时也不知该赞同哪一般议论。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