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他干脆换了个思路,朝着他对面的徐守文打个响指,问,“守文,你说,我要是死了,别人会给我定什么谥?”
徐守文习惯了他的天马行空,也不觉得犯了忌讳。
认真地想了想,答,“殿下脾气秉性好,嗯……或许是’文’,或许是’昭’,或许是……”
“停停停,不用那么多……”
再多他就又糊涂了,辛鸾咬了咬笔杆,低声沉吟回忆:“文,昭……《国语》有言,’成王,明文昭,定武烈’……文昭、武烈……好的。”
故而未来的昭帝,用尚能活动的左手,歪歪扭扭地写下了“武烈”二字。
让这个封号,第一次,写进历史。
当时,没有勘破过这两个字。
辛鸾名臣爱将无数,可是谁都没想过,那两个字,其实写的,是辛鸾的私心。
辛鸾一直很清楚他和邹吾的感情。他知道他和他的恩爱,在正史中永远不会出现,他们之间的情谊,会随着一代一代时间的逝去,永远无法被人考证,但是十六岁的辛鸾,怀着少年的心思,在那动辄生死,下笔千言的冰冷史书之上,埋下了一个小小的,小小的伏笔,期待着后世的无聊之人,在闲来翻阅史书的时候,灵机一动,然后像打开什么秘密一般,最后长久地感叹一句: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第148章大灾(3)
“公侯伯子男,殿下,您直接就要晋封邹吾为武烈侯,这个是不是,略高了些?”
隔天的钧台宫三人议事,申不亥就直接提出这个疑虑,“何方归、申豪、巢瑞这样的赤炎名将都只是加伯爵头衔,邹吾之前名不见经传,只是在武道衙门内任职教头,就算封赏也该循序渐进,况且此次出兵是否正当仍然存疑,朝廷就给这样高的加封……”
“存疑?”
辛鸾立刻放下手中的热酥酪,抬起眼,一脸无辜地截住他的话头。
申不亥也是老吏了,轻飘飘几句话,就将邹吾的封侯事说得是礼不符,情不合,名不正、言不顺。
辛鸾心头一跳,不知道这是真的有谁知道了邹吾无令而出,还是只是有人在猜测,只能立刻把态度给出来,“邹吾是正经奉了我的印信出击东境的,不然赤炎怎么可能听他调配?……右相,现在朝野又出了什么新谣言了?”
申不亥见辛鸾态度如此坚定,偷瞥了向繇一眼,见向繇没有要帮腔的意思,只能继续道:“殿下这个安排此前并未透露,临事乍变,的确引得众人揣测。”
“我朝臣中有警觉之心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