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个平行世界里,一位名叫涩泽龙彦的作家曾在他的《莎乐美时代》一文中解释了他的好友,著名文豪三岛由纪夫在《奥斯卡·王尔德论》中关于“我不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莎乐美》)所呈现的一个时代的氛围吗?”里的“一个时代的氛围”的意思——
「此处所谓“一个时代的氛围”,当然指的是世纪末的氛围,用三岛由纪夫式的说法,是一种世界临毁灭之前,由挥之不去的倦怠和忧郁重度支配的氛围。」
说起来,这样的描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位作家——坂口安吾。坂口安吾的《白痴》以及《为青鬼洗兜裆布的女人》两文中就弥漫着这样的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三岛由纪夫本人就很欣赏坂口安吾的作品,可是却对坂口安吾好友太宰治的作品和为人多有微词,由此还留下了许多文坛逸事。
……世纪末,尤其是科学怯魅滥觞,战争席卷了全球,废墟灰蒙的世纪末,有非常非常多的人大概率会“人不平则言”,由此踏进世界文坛。这是合情合理的走向。
然而这个世界却不是这样。
文坛衰弱得七夜萤都能靠北极星之名得个“文学之星”的诨号——倒不是她太过自卑,只是她确实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而且到目前为止,她还没看到自己成为“作者已死”的文学批评下的受益者。
简单点儿来说,没人过度解读她的作品解读到她完全不理解自己的书还能这么理解。换句话说,至少她收集到的评价都没有超出她身为作者的掌控范畴——即使如此,也能成为得了好多奖光靠版税就能随便撒钱在爱好文学的人眼中堪比巨星的存在。
她真地不太看得起自己,故而更加看不起把自己当作“文学之星”的世人。
至少。
七夜萤认为。
如果自己要配得上“文学之星”这个荣誉的话……
(不是埋头写作就能做到的事。)
“就好比《西西弗斯的石头》……你知道这本吗?我的第二本书。”北极星收到主持人肯定的答复后继续自己的真诚,“这本书写的是和平,或许说战争的表象,和平就是西西弗斯的石头——在定下这个主旨的时候,我的状态便是怒积于心,发愤所作。也就是说,《西西弗斯的石头》诞生的源头是我写作的欲|望。和街头混混生气时会伸出拳头,战士一鼓作气时会举起枪……和这些情景是一样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