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拖下去,必定是准噶尔军弹尽粮绝,是以僵持多时之后,准噶尔的首领噶尔丹派人向抚远大将军福全求和,而福全假意答应,一次拖延时间等援军的到来。
不想,噶尔丹老奸巨猾,趁着清军降低警惕心,连夜逃出乌兰布通。
其中有一队准噶尔骑兵断后,以布日古德为首,边烧草原边阻击追赶的清军,十分勇猛,最终助噶尔丹逃出生天。
而布日古德先在战场上以一敌十,又将大阿哥击下马,又在逃脱之时以数骑伤了大清数十精兵悍将,名声大振于清军之中。
裕亲王福全认为“穷寇莫追”,最终只追了百多里便命人撤回,开始收整战场。
大阿哥胤褆失血过多,醒来时已是两日之后,战事基本已尘埃落定,而此时,军报快马加鞭送至京城。
康熙大怒。
即便战事的最终胜者是大清,可大阿哥受重伤,清军死伤士兵无数不说,还折了十来个大小将领,其中便包括国舅佟国纲及明珠之子,纳兰性德。
朝野上下皆震惊惋惜不已。
康熙毫无战胜的喜悦,一股火气上涌,病情又重了几分,太子胤礽只得继续代为处理朝务,以及整理安排战后各项事宜。
他几年前代康熙批阅奏折之时,便有心精简规范朝中以及地方大员的奏折内容和频率,这两年屡次监国陆陆续续以太子之名下达了一些谕令,康熙闻听之后皆予以支持。
而此番,战事虽胜尤败,太子有心借此教大清的将士们警惕,使战力得以提升,便提出待众参战将领回京后,改战后一味表功之惯例,递自省的折子总结此战不足之处。
然提议一出,并不似先前细小之事的顺利,不只朝中大臣反对,连康熙也不置可否。
康熙不明确表示支持,便与反对无异,以至于太子颇觉受挫,不免有些郁郁不得解。
甚至连太子一系的有些官员,私底下也对太子表示不甚赞同,太子无人可诉,唯有与容歆倾吐一二。
容歆听完,并未说他所想好与不好,而是问道:“殿下可想过皇上和朝中大臣为何不甚赞同?”
太子敛眉,良久,道:“有所猜测,然我依旧认为,以此为鉴,精进不休更为重要。”
容歆也并不完全了解战场上的情况,并不知此番大清损失惨重究竟为何,但反对者众多,恐怕确实有些考量是太子此提议未能顾及到的。
这是她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容歆不好随意评价,便只建议道:“您若是坚持,有理有据方可服人,左右众将士们还未班师回朝,正可趁此间好生考虑一番,再作他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