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页(1 / 2)

倒是颜元随着武媚娘一出现在朝会上,许多人的眼睛都亮了,武媚娘道:从今日起,长卿公主入朝参政!暂掌兵部之事。

兵部,好吧,那也算是颜元的老本行了,打了那么多年的仗,跟兵部的几位也算熟得很。她这打酱油的,甭管哪儿跟哪儿了。

可事实上呢,颜元是真想打酱油的,她这一上朝就闭着眼睛养神的,摆明了是不想管事儿的,可这上面武媚娘问一句,元儿以为如何,下面有人问着一句,公主殿下以为如何?

颜元的脸都给黑了,民生之事,百姓乃国之根本,百姓之根本乃温饱,百姓所求,无非能吃饱穿暖,要想平定民乱,自当从根本解决。无粮而拨粮,供一年之粮,再配以粮种,令百姓持粮而种,免受灾之县三年赋税。年年受灾之灾县,问其根本,灾从何来,而常年所积,若因旱而颗粒无收,自思量引水开渠。若因水灾而欠收,挖渠入水入江,修坝以固农事。本宫记得,北县位居幽州以南百里,此地无渠无坝,旱时受灾,雨时亦受灾。数年前,本宫曾上奏请令军征兵以挖渠将水引之,彼此被压下不议,眼下既是此县受,请复议此事。

只是一个小县灾事那都吵了一个朝会了,颜元听得那脑袋生疼,本是打定主意死不开口的,这会儿总算是说话了,上头的武媚娘听着,露出了一抹笑容。

公主之议不错,然渠道如何挖,怎么挖,又在何处设坝,此事仍需从长计议。有人开口还是道从长计议,颜元额头青藤直跳,有道是兵贵神速,北县之事,可非一时了,自本宫提议至少,至少有五年了,这够长了吧,不知议了吗?

幽州有一人善于修渠,姓华名诡,本宫昔日曾见过此人,后来便将那人收在幽州,想要清楚如何修渠,如何渠,不若传召此人入京,一问便知。颜元向来不喜拖拉,人有,兵有,又是急民所需,自该快刀斩乱麻。

第123章襁褓中死去的孩子(十八)

一听颜元早有准备,这再说不妥的话,那就说不过去了。

如此,那传那华诡进京一见。怀英,此事由你办理。武媚娘一开口,事qíng便就定下来了,作为内阁第一人的狄仁杰立刻应诺。

颜元正式参政的生涯,由此开端。颜元这几辈子的经历,天文地理,农商工作,她都知晓一些,是以在武媚娘带关着颜元听着内阁议事儿,颜元总能接得上话,也能提出好的建议,便是狄仁杰也再次对这位年轻的公主刮目相看。

开渠引水入地,当那数以百万的荒地随着水流而成为良田,乡间一阵阵百姓高呼万岁,颜元想到梯田,立刻再次提出,甚至于人口南迁,颜元那一大叠的方案摆在武媚娘的面前时,武媚娘惊讶极了。

太宗时,亦曾有过人口迁移之事,然至今为止,人口汇集依然是北方,自南一带,人口稀少,良田荒费甚多,迁移,而非bī迁,我们引商先入,以商人以带动人口慢慢向南迁移!经济带动人口,颜元细细地跟武媚娘解释她的计划,武媚娘打断道:等等。召内阁及六部大臣进宫。

没一会儿的功夫,内阁及六部大臣俱觐见,武媚娘道:元儿,说说你的计划。

到这份儿上了,颜元也不矫qíng了,迅速将自己的想法跟计划说出来,那一夜,武媚娘的书房灯火未灭。这一夜未眠,却叫大唐在随后短短的数年间,更迈向了一个高峰。

696年,武媚娘在登基六后年,年岁渐高,立太子一事被人提上了议程,一开始只是私下劝言,但随着武媚娘的年纪越大,便被摆上了明面。

武家人以武三思为首的,自是盼着武媚娘能立武家的人,而李家,自有那忠于李唐江山的臣子们,盼着武媚娘能定下人选,叫天下人都能定心。

陛下,立太子一事,还望陛下早做决断。有人开了口,一个接一个的,满朝大半的臣子都出列跪下请道。

一直避而不谈的武媚娘道:那么你们想立谁为太子?

最新小说: 他藏匿的时光 成了耽美文里兄长和夫君的炮灰女配(1v3) 全村都知道她是首辅掌上明珠 你好,谢教授 炮灰路人甲泄露心声后 疆海之王 不要在深渊捡道侣 皇叔不经撩 伪清冷在全网黑后爆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