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又翻出格物书,格物书里面有一些小机关,这次在教会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她看了看课文里的内容,第一课就告诉孩子们什么叫做小影成像,以及千里镜是如何做成的?还有一课是教孩子怎么用纸来做不倒翁。
敏宁随手拿过来一张纸,打算回头命人做放大镜来,等开学的时候每个人发一把。
让孩子们用放大镜来观察这个世界,或许到时候还可以让夫子来教孩子怎么用放大镜来点火。
她打算将这些孩子的三观先打碎,然后再重铸。
不破不立,不然大些的孩子脑子里只会记得之乎者也。
再看了几遍,检查没什么问题之后,敏宁便派人回了书坊一声,就说这些样书没问题可以发了。
至于文学方面的书,敏宁原本只想教简单的文字。
可是后来又考虑到第一届招收的孩子年纪肯定大小不一,年纪小的大概都不会识字,年纪大的已经启蒙,每个人的进程不一样,她便打算一下子将五年的一套课本全都做出来。
至于其他的课程倒是可以用这第一套来应应急。
只文学的课本需要再加急,这样一来,敏宁便想到是时候在报纸上登出告示了。
当然,这些课本都是用来教十岁以下孩子的,拽文那肯定是不行,多少得用白白话文书写,不过考虑到这个时代不知文言文肯定是不行的,毕竟一些折子都得需要文言文书写,要是看不懂,那这个教育就等于是失败的。
除非朝廷也将折子改成白话文写,想也知道不可能。
倘若将整个大清的教育都是用白话文来教育,还有可能倒逼着朝廷将文言文改成白话文。
不过这个根本就是异想天开,不会文言文,连科举的第一关都考不进去。
光是那些学院肯定第一个否决。
那数学可都是用文言文书写的,看不懂课题如何解题?
敏宁便打算将白话文挑选出来组成课外阅读,正规的课程还是用文言文来教。
那么就需要收稿,先命题,比如说收能够教育孩子孝顺、善良的文章。
这些敏宁随手都可以编出不少来,不过全都是白话文,这时候的她不由想到她小时候读书学过的课文会不会也是别人随手编的?
想了想,敏宁又写了一封信给报馆,让报馆开始收一些命题的文稿。
报馆那边先挑一部分,交出文采出众的在报到她这里来,等她这里把完关之后再送到那几位老夫子那里。
最后有几位老夫子钦定那些文稿适合用来做课本内容。
敏宁的一封信立时让报馆那边忙碌起来,张绍阳掌控报馆时日已久,身上的气质也稳重起来。
不过和往常一样,对于上面的传信他非常重视。
这一次他亲自处理,这一日的报刊还未定版,这个征稿的信息已经先占据了一大块版面。
总之,可以说这一个版面非常吸引人眼光打开,无论是谁打开报纸的第一眼就能够看到。
如今靠着报纸吃饭的文人可不在少数,已经聚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