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二月底,丰收丰美准备返校,鲁盼儿免不了嘱咐半晌,又告诉双胞胎,“六月里我回襄平帮你们报志愿,陪你们考大学。”
“姐,不用了,我们自己能行的。”
“这样重大的事,姐一定陪着你们。”
鲁盼儿早想好了,“我正好也想回老家看看呢。”
杨瑾和跃进因为上学不能回去,便提前鼓励弟弟妹妹,“一定要好好学习,我们就在北京等你们的好消息了。”
光阴如梭,很快就到了六月,鲁盼儿带着梓恒和梓嫣回了襄平县。
刚出车站就看到了小郭和嫂子,鲁盼儿倒不好意思,“为了我回来,嫂子请假了吧?”
“请个假又算什么,”小郭不以为然,“要是指望她的那点儿工资,我们家日子就不用过了。”
“要不是想保留一下正式工作,我早辞职了。”
嫂子也笑,又说:
“这一年多,小郭没少打扰你们。”
“杨瑾也因为他得了许多心爱之物。”
嫂子自然听小郭说过,“幸亏杨瑾家里发回许多家产,又赔了许多钱,否则一般人家哪里能买得起那么多东西?”
“我和杨瑾商量过了,赔偿的钱全部用来维修老房子和添置文物,也算补回家里损失的。”
“真是可惜,杨瑾要不是在燕京大学,我一定拉着他出来一起做生意,他看文物的眼光太好了。”
小郭又一次叹息,“我水平不高,玉楠更差,总有打眼的时候,免不了要亏些钱。”
“杨瑾大学毕业后前途无量的,怎么能跟着你做倒买倒卖的小生意?”
嫂子笑着说。
“什么前途无量?
他就是喜欢读书,好不容易有机会上大学,当然不会放弃。”
鲁盼儿笑笑,“本科毕业后还要继续读研究生呢。”
“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挣钱才是最实在的。”
小郭从不掩饰自己的观点,而杨瑾与他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谁也不能劝得动对方,因此认识虽久,关系也好,却还离真正的朋友差着一层。
鲁盼儿自知说不服他,便笑着指了路边,“如今襄平县里比过去热闹多了,只这一会儿,我就见多了好几家店,路边又有摆摊卖东西的。”
嫂子便也顺着她的话说:
“正是呢,过去买菜只能去副食商店,如今到是方便多了,家门口就有小市场,菜又便宜许多。
就是粮食,不用粮票也能买到。”
“可不是,现在谁不想办法挣钱?”
小郭笑着又说了些收古玩挣钱的事例,到了家门口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