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妮妮依旧忙得不可开交。
趁着早上阳光正好,她去河边砍了很多芦苇杆回来。然后在厨房外的空地上搭了一个很小的小房子。
小房子不到四平米,三米多高,“坐”在一个三四十厘米高的竹子做的框上,地面铺了石头,沙子,用石块和灰泥垒了一个圆形的火塘,小房子的四壁和房顶都是用竹片夹着的芦苇杆做的,有个尖尖的双坡房顶,不仅房顶有五条横梁,用来加固墙壁的两面墙上也钉了木框,上面挖出可以放横杆的凹槽。
这间小房子是专门用来熏肉的。腌制好的肉穿上一小段绳子,用横杆一排一排挂起来,从上到下可以挂上几十个根横杆。
不过,她现在没那么多肉和鱼。没熏肉熏鱼之前可以先把硝好的皮草熏一熏啊!
晚上用鸭嘴兽皮当被子,唉,这一晚过的,不盖它呢,冷,盖呢,又会被臭醒。
她又回忆了一遍考古纪录片里关于皮货的古法制作,决定烧点好闻的枝叶,把皮子都熏一熏,熏过的皮草能防虫蛀,当然,最主要的是能把皮毛上的臭味变得可以忍受。
妮妮把几块皮草都挂在横杆上固定好,在火塘里堆上了几根冷杉和松树的枝条,点燃柴草和一些细树枝,又加了块炭,把小屋的门栓上,过了不一会儿,青烟从芦苇杆的缝隙里缓缓冒出。
熏皮草用不着很久,大约一个小时就行了。
妮妮打开屋门,把还在冒烟的树枝挑出门外,浇上水熄灭。等小屋放了放风,烟气散尽了,她才把皮草都取下来。从色泽上看,皮面变黄了一些,毛面大约是本来颜色就深,大多数皮子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是气味嘛,是真的从臭烘烘变成了针叶植物特有的淡淡清香,虽然仔细闻还是有皮革特有的味,但比原先好太多了!
妮妮把熏好的皮子通通放在厨房的棚子下继续吹风,暗暗想,这下今晚能睡得好点儿了吧?
这一天,他们依旧没有回来。
夜里又下起了雨。
妮妮坐在灯下,把一张鸭嘴兽的兽皮缝成一个睡袋。这个活儿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把皮子对折,对齐,用一根竹尺压着,裁掉多余的部分,再缝上就行了,皮面朝外,毛面朝内,钻进去后暖暖的,甚至还有点热。唯一美中不足是肩膀那里没法收紧。
等明天我再想想办法吧……妮妮迷迷糊糊想着,往下钻了钻,睡袋里的绒毛蹭在她脸上,软软的,有点痒。
第六天了。
另外两位幸存者依旧不见踪影。
妮妮这一整天心不在焉,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扬起头,向着对面的山上眺望。
可惜,除了晃动的树叶,山间的云雾,偶尔掠过的飞鸟,并无任何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