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康哥儿如今有月钱了,想要什么我们都是自己买,或者让下人去买的。大舅爷这么大年纪了,还不会自己买东西吗?”
玉姐儿想了想,恍然道:“对哦,那我回去问问母亲。”
曾大奶奶听到这样的话苦笑不已,玉姐儿不过七八岁,不明白这里头的缘由,她却是明白的。
这哪是会不会买的事,是有没有银子的事。如今可不是二十多年前老太太买宅子的时候了,那时候这片地方新建,只需五六百两,可如今却要两千两不止。
而且买了还不行,这边边角角都要修缮,围园子,盖新屋,建个假山再种一些花木,哪个不要钱?有一回曾大奶奶去给老太太请安,听她吩咐给真表妹那宅子换扇大门,挑的那什么木,便要两百两,把她给吓了一跳。
要知道,曾大老爷一年的年俸也不过是三百两,曾二老爷是外官,多一些是三百五十两,老太爷的更多,五百两。
再加上家里这些年陆陆续续置办下的五百多亩地,三个铺子,每年进项也就在两千五百两上下。
但一家几十口人的吃喝嚼用、婚姻嫁娶都在这里头,每年都所剩无几。
买房置地又从何谈起?
就这样也比那些需要赁屋子住的普通小京官强很多了,曾大奶奶的娘家虽然不用赁屋子住,但也是一家老少十几口人挤在一座三进宅子里。
若是他们大房能拿出在京城买房的银子来,那老太爷也不会在这把年纪,将要致仕的时候到外头做官了,不就是为了攒些家底吗?
但这样的事和孩子们是不能说的,曾大奶奶道:“玉姐儿,母亲教过你,与人相处切莫攻人所短,你既然知道你表姑是慧姐儿的后母,就不应该在她面前提及此事。”
“也不应该因为你与慧姐儿较亲近,就因为你祖母的几句话胡乱猜测,你这样不但对不住慧姐儿,也对不住你表姑,可明白?”
玉姐儿脸色煞白,“母亲,我知错了,明日我便向慧姐儿致歉。”
“好孩子,”曾大奶奶点头,又道:“再有,你祖母,你祖母说的这些话你都莫要到心里去。这嫁妆和嫁妆里的出息,都是咱们女子的体己,你曾祖母想怎么使就怎么使,想给谁就给谁。”
“走到哪儿都是有理的。”
“往后你再听到这样的话,莫要往心里去,也莫要到处说,可明白了?”
“明白了,母亲。”玉姐儿认真点头。
……
“春杏,春杏你来,娘跟你说个事!”春杏她娘,郑家的喜滋滋地将春杏喊进了一间偏僻的屋子。
“娘,什么事啊?”春杏疑惑不解,“段嬷嬷让我去库房取些菇子作汤呢,京城的菇子没家里的好,做出来的汤不是那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