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父眼眶都红了,好几十的人了,差点儿没落下泪来。
当初他一家从镇上回来,受到多少流言蜚语,碍着几个堂兄,村里人不当面说,但是谁不背后笑话时家。
说是培养了三个儿子读书,除了白扔了银子外,有什么用?
不还是回来种地的命?
时家刚回来那会儿多少人在背后指指点点,包括几个堂兄弟家里也不理解,他心里不委屈不难受吗?
怎么可能呢?
直到现在这个时刻,几个兄弟亲自当着这么些人的面给他赔礼道歉,这个结在时父心里终于过去了!
这一瞬,时父的腰背都挺直了许多,脸上挂着笑容:“没关系,都过去了,再说,我也知道堂兄们是为我好,我不至于这么小气!”
这是实话,乡下宗族讲究团结,时父更多的是因当初村里人笑话,心里存了一口郁气,倒是没有怨怪堂兄弟们的意思。
时父这么一表态,周围的气氛也就轻松了很多。
他们也怕时父记恨,如今时迁中了秀才,往后前途更不可说,他们只想交好!
***
时迁看见亲爹的变化,心里也松了一大口气。
这就是他如何都要考中秀才的原因了!
这一桩事情说开了,众人连最后一丝隔阂也没了,气氛又重新热络起来。
许运大概真的有说书人的天赋,又将时迁一些学里的表现还有成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许运眼里,时迁天分极佳,人又勤学,简直就是偶像般的存在。
所以,他说话间多是吹捧时迁。
刚好这周围一圈尽是时迁长辈亲戚,听他吹时迁就分外给面子,一时间宾客尽欢!
原本众人对时迁就很佩服,但终归对他了解不多。
如今,有许运这么一个内行人在旁边科普,散了席后,众人对时迁更加推崇。
散了席后,三三两两回去路上还在接着唠。
***
女人们那边也没闲着,相比较秀才名声好听,她们更注重实际效益,也就是秀才有哪些好处?
早看出婆婆蓄势待发,锦欢很有眼色地往旁边站,给婆婆腾地儿叫她发挥。
时母确实准备好了,她早问过儿子,这会儿已经攒了一肚子的话就等着炫耀了。
她清了清嗓子:“咱们家老三得了秀才功名,可以见到县令不用下跪、还能开私塾做先生,也可以到县里找一些文书之类的工作,不用守在田地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