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导演,有两个最基本的能力,一是要讲好一个故事,二是要把这个故事呈现在镜头之下。
这就要求了导演起码要具备基本的画面审美水平,尤其是摄像审美。如何利用光线、如何寻找角度、如何进行构图、如何进行色彩搭配,这些都是一名导演的基本功。
上学期的专业课中便有摄影课,而课程的期末作业,便是要求学生们拍摄一组照片,作为最后考试成绩。
而这一组照片正是秦砚当时交上去的期末作业,受到了当时任课老师的赞叹。
照片拍摄的就是平影的景色,每一张照片的景色结构、光线效果都已经算得上十分优秀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组连贯的照片。
秦砚当初在平影最高的办公大楼天台上,环视整个校园,将360°的景色全部囊括其中。
所有照片都拍摄于黄昏时刻,北方的秋天本就天高云阔,太阳落山的时候西方还是红霞璀璨,而东边则已经月牙初上。
在拍摄的过程中,秦砚运用了很多景深、曝光、对比的技巧。以及后期洗照片的时候,通过控制感光物质的方式让每一组照片之间过渡十分流畅,将所有照片摆放在一起,黄昏时刻天空的割裂感被完整铺开在眼前。
这才是最精妙的地方,将光线的连贯性被展现地淋漓尽致,这一组照片被命名为《黄昏》。
因为任课老师过于喜欢这一组照片,所以直接在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对整组照片的构图立意、拍摄技巧进行了讲解,全班同学都知道这是秦砚的作品。
而且这组照片的拍摄花费了秦砚不少时间,虽然秦砚一开始就已经完成了空间构图,但是光线、云彩、星辰完全无法控制。为了拍摄出自己满意的黄昏,秦砚在天台上守了大半个月。
学校规定不允许学生上天台,秦砚还专门写了申请,这件事大家都很清楚。可以说这一组照片,是在所有人的关注下诞生的,怎么可能是抄袭作品呢?
看到秦砚爽快地承认了,曹飞鸿脸上浮现出无法隐藏的笑容:
“如果这组照片真的是你拍摄的话,那要不你解释一下,这组照片又是怎么回事?”
第5章质疑
曹飞鸿拿出一本彩色封面的杂志,标题是是三个英文单词。说实话,这年头大学生的英文成绩真不怎么好,如果换几个词儿,他们还真不一定认识,但是“NationalGeographicSociety”,众人实在太熟悉了。
这不就是上学期摄影老师疯狂吹捧的杂质《国家地理》吗?
其实《国家地理》是灯塔国国家地理协会出版的图书,一开始它并不是以摄影主题为主,都是关于社会、历史、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