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生立刻来了精神,论起干手艺活,他十分机灵。编制铁筛子的活儿,他已经学的七七八八了。刘德庆不得不承认,人这一辈子能干什么,老天爷早就给你划好了道道,大儿子就是个手艺人,女儿是个文化人。
刘德庆暗自盘算,家里现在还过得去,压着夏生把小学读完,然后就让他回家。至于女儿,能飞多远就让她去飞吧。这是个有良心的女儿,就算成了凤凰,也不会忘记家里人。
刘翠屏这两年除了学习,还跟着刘二婶学着缝缝补补,现在虽然年纪不大,家里的事情却能一手操办过来。
张福年经常给她送钱,她手里有钱,很会打理一家人的吃穿,既不露头让人怀疑,也不会让家里人穿得破烂。
刘家村的人暗地里都说,自从李春秀跑了,刘德庆和几个孩子反倒越过越好。
自那回张福年给刘翠屏写了信,后来就经常给她写几句话,告诉她怎么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刘翠屏把他写的信全部整整齐齐藏好,从来没往外说一个字。
张福年说自己要考大学,刘翠屏每次想起来心里都热腾腾的,考大学对她来说太遥远了,可他却说让自己也努力考大学。
刘翠屏想象不出来考大学是个什么具体情况,但她比以前更用功,不管是家务事还是功课,丝毫不敢懈怠。
日月窗间过马,一眨眼又过去了一年多,张福年初中毕业了。
毕业的时候,班里面只剩下七八个学生,能坚持读完初中的,都是凤毛麟角。许多学生不是家里供不起,就是自己不想读回家去了。
读书需要天赋,毅力,耐力,经济基础,一样不可缺。如张福年上辈子那样一边讨饭一边读书,也是少见。
张福年这辈子有系统帮忙,日子一直过得不错,还能帮衬陈永康。兄弟两个在学校共穿一条裤子,整个学校谁不知道,二人之间的关系,谁也离间不了。
等到初中毕业,张福年考了全县第一,陈永康的成绩也很不错,兄弟两个双双被推荐到县城里的一所高中读书。
县城离张湾有七八十公里路,这年月可没有那么多车可以坐,很多时候都是靠自己两条腿走过去。
就在这时候,陈家发生了一件事情。
陈大哥去年春天已经娶妻,陈大嫂对二小叔子还要读高中的事儿有些不满意。这么大的小伙子,已经读到初中毕业,回来干什么不好,非要去读高中,那大学是那么好考的?
陈家现在和张福年家里比起来是差了些,但也并不是供不起,只是有些吃力罢了。
陈大嫂刚生了家里的长孙,陈家父母以后准备跟着大儿子过的,对陈大嫂的话自然也会在意一两分。
但是陈大叔想的又不一样,儿子读书还算可以,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现在下来岂不是可惜,可大儿子夫妇的话他也不能一点不当回事。
张福年听到这事儿后,立刻赶去了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