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鬼了!”
“我以前也教过一些类似的学生,他们的家境和你们一样也不太好。对不起,我没有什么别的意思,也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我。只是,既然学习上没出路,反而给家里增加负担,其实,尽早考虑一些别的方面,也未尝不是个好办法……”
“老师,约翰还不到十岁呢。”
“啊,对不起……”
老师露出了烦恼和愧疚的表情:“上帝啊,你当我没说,但我真没恶意。”
没恶意!
可这话说得也实在是太不中听了!
要知道,但凡家人将孩子交托在老师的手上,总还是寄希望于老师能呕心沥血、不辞辛苦、认真仔细地将每一个学生都教导成才的,类似一些小说中写的那样,某某坏学生顽皮捣蛋,老师不怕苦不怕累地追着他讲道理、关心他理解他,最后用实际行动将他感化。
但阿尔理智上却清楚地知道,这种想法根本不现实。
一个老师每天最少也要面对二十多个孩子,她根本没那个时间和精力去搞什么狗屎的因材施教那一套,更没空一天到晚追着一个普通学生跑,研究他为什么不好好学习,为什么怎么学都还是学不会,然后,再想尽一切办法将他教导成才……那是做梦呢。
事实上,站在老师的角度而言,能说出以上这样一番(不太中听的)话,大概已经是非常负责任和好心肠的表现了。
否则,她其实大可不必多管闲事地自找麻烦,反正约翰那小崽子既不打扰别的学生,也不会妨碍她的教学,只要压根不提醒,这么放任下去,再等上几年……结果很明显,乖乖退学将是这孩子唯一的出路。
可尽管如此!
在阿尔的内心深处,对弟弟的护短还是控制不住地战胜了理智上的那点儿理解。
“恕我直言,您这样的判定有些太草率了。”
阿尔用尽一切自制力,不让自己说的话太有攻击性:“不错,我们家的条件一开始不太好,但既然您知道这一点儿,就应该知道我们对约翰这孩子寄予的希望,绝不会比那些家境好孩子的家里要少。”
“是的,我懂,但约翰可能不适合……”
“那您认为什么是适合的?”
“先生,我和您说刚才的那些话,并不是想要吵架的。我也是为孩子好,我是真诚地希望你们能重新考虑约翰未来前途的。”
“在一个孩子不到十岁的时候,考虑未来前途?这样对一个还不到十岁的孩子下判定,您是不是有点儿言之太早了呢?”
“……”
“而且,我也不认为您的判定就一定是正确的。”
“先生,并非吹牛。”这位老师终于又找到了话可以说。
她颇为自信地说了这么一番话:“我毕竟是年纪比你大一些,见过的人也更多,不敢说见识,但在很多方面应该还是都能比你多看出一些东西的。”
“哦,能比我多看出一些东西吗?”阿尔一边重复着这句话,一边试图找个什么来反驳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