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些人从音乐形式上的分析:[《好色之徒》的音乐颇为新颖。]
他们认为[其中,若隐若现地穿插的好些摇滚元素可谓是画龙点睛],并且,[尤以男主角扮演者马特出场的那几幕和最后三位女性角色的那一首合唱最明显。]
[这些在大众认知中颇为吵杂的摇滚乐元素出现时,令人惊奇,却不会引人反感。]
[传统管弦乐队搭配反传统摇滚乐所带来的冲突,极为巧妙地符合了剧中角色情感上的激烈碰撞,以及她们时而出现的共鸣和理解。并且,在处理两种音乐形式的融合问题上,伴随着这种独特的音乐,观众们反而更容易感受到剧中角色那波澜起伏的内心情感世界了。]
当然,有说好的,自然也免不了有说不好的。
很有一部分剧评人看不惯剧中的女性角色:[我没看到什么自我意识的觉醒,我只看到三个恶毒的杀人犯。]
再有更阴险一些的人,还直接越过这部剧,攻击起了剧作家。
由于全剧组照集体照的时候,也没刻意标明那个是导演,那个是剧作家什么的。
人们暂时还不知道剧作家到底是哪一位(但总归想不到会是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吧)。
于是,就有人刻薄地放话了:[这剧本的编剧八成是个被男人甩了无数遍的丑八怪老女人,否则,怎么会写出这种异想天开的玩意儿来?如果但凡一个女人被男人甩了都要杀人,那世界岂不是早就大乱了?]
类似言论居然还真不少。
但也有人立刻给出反驳:[我怀疑说出这种话的人根本没有仔细地看过这出剧,要不然就是和男主角一样的同款渣男,否则,怎么会忽略女性角色的心理发展变化,只关心最后的谋杀事件,是被戳中痛脚,害怕了吗?]
一时间,无数人你来我往,竟拿纸笔当武器,激烈地辩论了起来。
而这场辩论,又间接让这出剧火了一波,无数人涌入剧院,纷纷想要亲眼去看看这出引发巨大争议的剧到底是好是坏?
不过,比较有趣的是……
在外界谩骂剧作家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整个剧组的大家居然全跑来安慰他们的小剧作家了。
可能在他们看来,这孩子年纪又小,身世又坎坷,而且,又是新人剧作家,应该是没见过这样声势的,把他想得颇为敏感、脆弱,很担心他被吓到,被欺负到,甚至偷偷一个人躲起来哭鼻子。
可谁知,阿尔从头到尾表现得很是轻描淡写。
他看着外界那些恶毒评论,反而笑了起来:“当一个人不愿意再讲道理,开始只会胡言乱语的时候,便像是外头喜欢汪汪叫的狗一样了。而我对这样的人,一向是如对狗一样宽容的,随便他去叫唤,也随便他去吃屎的。”
大家不由得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