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柳宵这么多年的工资。
她家虽然不够节省,喜欢吃喝,但是人口少,加上柳宵总长工资,所以她手里还有两千来块呢,也算是一笔巨款了。
修一处房子肯定是够的,但是她还准备开个制衣的小作坊呢。
需要三到五台的缝纫机,后续指不定还需要其他投入呢。
所以手里的钱不能乱花。
“老公真要搬家了,离你厂子就远了,骑车也得大半个小时。”宋红米有些抱歉,真的是很难两全其美。
这个年代卖房子的太少了,她没那么多选择。
“没事,估计我也干不长了。”柳宵装模作样的叹口气。
宁远、宁悦都觉得不可思议。
“爹怎么回事,你做的多好啊,把个小厂做到京城著名,多少人夸你厉害呢!”柳·宁悦·小棉袄很是为亲爹鸣不平。
宋红米双手抱胸,静静的看着他…表演。
两口子互相太熟悉了。
“要有调动,可能要调到长城摩托厂,领导和我谈了两回了,我有些舍不得机床厂。”柳宵虽然还记得造车的梦想,但是机床厂是他一手养大的,就像另一个孩子,一时之间真有些难以割舍。
但他没答应,不过是想趁机讲些条件。
他不能光杆司令过去,要带人的。
这个人数他现在和领导的意见有点不统一。
他要带过去的人是这几年着重培养的技术骨干,不带过去他要心疼死。
这几人本来专业就偏向造自行车、摩托车,和机床厂有点格格不入。
他们在机床厂才是浪费。
这是他给自己留的后手,如果领导不让他负责国营车厂,他有考虑自己干,从小作坊做起。
“长城摩托厂在哪?规模如何。”京城大大小小的厂子太多了,宋红米一时还真想不起来。
而且她记得有长城汽车,没有长城摩托,而且也不是京城的吧。
不过她活了三辈子,也拿不准是不是平行世界,但是她肯定,绝对有差异的。
所以对于一些对不上号的信息,她也不会那么惊讶。
“摩托厂离咱这新家不近,骑自行车要一个多小时呢,但是我要去摩托厂当领导,有公车的,远点也无所谓。”
宁远窜了过来,“爹,有公车啊,我要学车!”
果然男孩子都爱车。
“爹爹最厉害了!”柳·宁悦·小棉袄都快星星眼了。
宋红米忍不住啧了声,“可以啊,终于混上公车了。”
应该级别、工资都有涨。
“其实机床厂那会儿领导也说可以拨辆车,我没要,离家那么近。”柳宵带头往里走,边走边说,“长城摩托厂最近日子不好过,前两年北方几个摩托厂和日本的厂家互相合作,虽然学的是人家淘汰的技术,但在国内却是领先的,本来摩托就是大件,想买的客户都要货比三家,长城摩托没有优势,技术不行,价格也不便宜,快卖不动了。”
宋红米想想也是,主要是现在国人兜里还没钱,购买力没有爆发出来,所以摩托还是买方市场,再过几年,到时候万元户多了,想买摩托的自然也多了,但那时候摩托车市场肯定竞争更激烈,“所以你又是临危受命了。”